————▽————
全文字数:4151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2023年11月23日到25日,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中幼常青发展共同体成员张俪园长不辞辛苦,莅临杭锦旗第八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入园指导。
“返璞归真,尽显本色”的办园理念下,伴随着园所A级教研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杭八幼教师们由反思性教学而展开的对儿童的深度解读,确立“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儿童观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由技能与学习品质的区别而展开的儿童自我建构探讨,提出修补理论支持下的高级思维的发展目标;由相信与质疑而展开共同讨论、质疑修正、协作支持的反思性学习,提出“反思讨论会”的支持策略。
在学习中,大家更多地在思考、碰撞,与我们已有的经验,与我们的思想观念,与我们的教育行为,自然地会有解决当下诸多问题的思考。
在兴奋激动之余,杭八幼教师有一点迫不及待,都想要知道如何实践?我们更需要看得见的行为支持,因此有了张俪园长入园三天的指导学习,也给了我们可以实实在在抓得住的“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
晨会除了开启幼儿一日生活中美好的一天,还能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在天气播报、点名等环节不仅让幼儿感知了天气、数学知识,还让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区域活动开始了。张俪园长建议跟班老师定点分组观察,同时从环境与材料、师幼互动、支持策略三方面进行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们也有很多不解和在平日带班中的困惑,他们三三两两的交流、讨论,保留共同的问题以期张俪园长答疑解惑。
针对上午观察记录的三个区域视频,每个小组从儿童行为、支持思考和疑惑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享。张俪园长首先让老师们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以感受儿童的内心,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的讲解、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老师们理清思路,加深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解和感悟。
张俪园长在班级实地查看,引导老师们从哪些方面思考“如何让支持落地实际?”“如何让教师的支持脚踏实地?”
在班级教研开展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契机下,各班教师从自身班级实际出发,反思今日的一日活动,延续明日工作安排,预设明日可能促进儿童探究、思考或成长的有意义时刻,促进班级教师及时交流与沟通,做事情更有目标性和条理性。
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生活的背景,常规的建立,常态的运行,是教育活动进行、提高的基础,也是保障。要变化的并非儿童的生活本身,而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看待、理解、支持儿童的专业行为。
在两天的一日活动观察中,老师们有的细致观察,有的虚心求教,有的交流讨论,无不展现着求知若渴的好学和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形象。
伴随着常态的学习,并没有干扰到孩子们正常的活动,也没有打乱老师们的工作节奏,如果是本园所的老师,在小范围内的学习讨论,恰恰是做好工作的有效支持,也是老师们持续提高专业能力的极好策略。
在两天的研修中,老师们对一日生活中晨会、区域活动、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和师幼互动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在张俪园长的带领下,老师们以至美一班为实践班,集思广益,重新规划、调整了班级区域空间,对艺术区的作品呈现有了新的思路,对各个区域中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也从固有的思维当中跳脱了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们以年级组的形式分别讲述了两天学习的收获,包括惊喜、火花、行动和疑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关注细节,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和幼儿共同成长和进步。
接近研修的尾声,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感慨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重要。
高陆梅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这是张园长入园指导的两天中给我最大的感受。首先从聚焦观察区域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教师支持,由此细致的分析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教师是如何支持幼儿的,在张园长的带领下我们进一步知道如何投放辅助材料,如何在游戏后支持孩子,我们要关注幼儿思维前后的变化与幼儿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推进幼儿进一步游戏。
在第二天的班级布局大改动中,让我对布局有了新的想法,原来我们还没有真正放手,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手,我们还需要将自己的班级布局做调整,也需要和班级老师沟通我们所有的材料是允许孩子互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讲清楚我们的规则。
高娃
特别开心张俪园长能够来我园亲自指导,也很感谢园里给我们班主任老师这个难得可贵的机会,利用两天的时间参加由张园长带领的半日跟踪观察教研。
第一天我们是针对某一个区域观察,我观察的是建构区,通过观察建构区教师如何支持幼儿,并带着问题观察。随后讨论了我们的周、日计划。通过周、日计划的探讨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小的事件出发关注到每一位幼儿,三位老师如何分工才能更加全面的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等。
本次的教研活动,让我们对于环境的布局和材料的填充也有了新思考,根据现场的实践,摆设区域,再反思到自己班级的区域,让我们对班级的布局有了新的布局想法。我也开始重新布局我班的区域了。
低结构材料的填充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轨道弹珠、雪糕棍、骨牌等。在与幼儿交流观察时,我们不能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幼儿过程当中的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在分析幼儿时从多种不同的领域当中去考虑,如建构区中不单单是技能搭建的观察,还可以有社交、语言、艺术等。
韩瑞
随着两天在至美一班的听课和张园长对班级整体环节的指导,我感到受益匪浅。首先,做有目的的观察,带着问题进行了定点——艺术区的观察。本身我们班的美工区进行了新的调整,三位老师也对作品呈现存在疑虑。听了张园长对艺术区的解读,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艺术区的首要目标是让儿童感受和欣赏美,区域布局和材料投放及作品展示要呈现美的样态;原来艺术区的作品不止局限摆放在艺术区,还可以放到活动室的其他角落;原来儿童的自由自主并不是不管不顾,尤其艺术区关于创作技能技法方面是需要老师给与正确示范和引导的。因此,要想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儿童,教师必须做个有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型引导者、支持者、舞台管理者等。接下来我们班要针对艺术区进行“美”的填充。
另外,我更加明确了其实有很多种表征方法,不止绘画表征,还有符号表征、语言表征等。所以,在幼儿自主自愿的前提下,他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表征的方式。而老师,是要通过这些不同的表征方式来读懂儿童的想法,从而做出更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柴美娥
非常荣幸能参加张俪园长的进班指导培训,张俪园长针对区域材料的投放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了分享。通过理论的讲述和实地观摩及与老师们的互动,促使老师们发现区域问题。然后通过以进班再次回顾指导区域,这样的流程让老师们彻底的明白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的互通及区域的合理设计的必要性。在短暂的两天指导中,张俪园长告诉大家在小组活动中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相信儿童是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两天的学习忙碌而充实,每天讲学的内容结束后,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此起彼伏,最后在班级教研中将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第二天孩子的活动进行更好的计划,大家在相互分享、学习反思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刘瑞萍
很荣幸参加张俪园长的进班指导培训,特别感谢园里给予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在充实而忙碌的学习中使我更有力量,使我更明确通过区域为载体,怎样与孩子一起好好生活、读懂儿童、支持儿童。
首先,做到一日活动中幼儿的真正自主,通过集体或个别幼儿的指导,对于个别幼儿不做负面强调:“你不要这样做……”基于稳定的生活秩序支持下,幼儿能在自由中更自主,在自主中懂得自律。在晨会中,通过点名游戏、天气播报、新闻(节气、节日)播报中,延续到区域“主题”活动中,以及昨天反思日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与统计(幼儿)。
其次,区域互通材料共享,以低结构材料为准线。与幼儿、家长共同探究搜集大自然中的原材料,投放到艺术区创作。在反思讨论会中,在情境中追问搭建技巧。找矛盾点去讨论、探究、解决,推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希望通过三位老师的互相促进、共同努力下,转变聚焦一致的儿童观,让孩子幸福成长!
杨娜
这一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收获满满的,对于我个人是一次很好的成长,首先,从心理素质得到了历练,从很愁到很欣慰,让我领悟到不经历不成长的道理。
通过张园长跟班聆听到举一反三的讲述,在理论上更是体验到尊重儿童、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才会有创造的希望。在班级里的奖励机制,看似效果特别好,但是听了张园长讲了一个故事,明白了奖励及时效果很好但是对于孩子的危害是很深的,会让失去自主做这件事的内动力。所以我打算在这方面慢慢和孩子说明白道理,也会慢慢的改变鼓励的方式。
其次,我们班的环境有大的改变,在张园长和各位老师的合力设计我们班的区域规划,在环境中提升孩子们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区域的规划中我们总是以为用柜子隔断会明确,但是我们错了,我们进行了区区互通的打造方式,让我们班级小的问题解决,现在有了很大的空间,区域柜、区域盘有了很多的空余,省了很多资金。
再次,在这两天的试行了连续观察、开反思讨论会的方式,确实孩子们的深度学习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延续的,“你们今天的作品很特别,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这样的方式打开了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方式,不仅肯定了孩子的独一无二,同时,让老师有一种请教孩子的口吻向孩子请教,拉近了师幼的关系。
这一次的培训和教师的实践玩益智区的玩具,让我明白孩子们在玩一些没有图纸的益智玩具会更好的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创造性。
教师的专业提升,离不开专业的老师的指引,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迈向专业的引领。
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特聘研修员
荣国红
一所好的幼儿园,引领者有坚定的儿童立场,教师有主动的学习力和反思意识,不断从实践中思考和调整,积极投入到学习成长之中,努力给孩子们创设自主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做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教育……
杭锦旗第八幼儿园正是这样一所幼儿园,在“返璞归真”的幼教路上尽显本色,老师们用自身的成长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
从先锋园长班、课程领导力的线上研修,到阶段性线下的入园指导,老师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不同层面进行着专业的提升。张俪园长的入园指导,总能从老师们的真实实践中去触动她们对儿童观、教育观的自我反思,在当下的阶段找到老师们最需求的点,激发着老师们对环境材料、区域创设的自我革命。
当看到图片中现场老师们专注投入的眼神、兴奋积极的环境调整、感悟反思中对后续行动的迫不及待……我想象着他们未来教室的样子,相信老师们肯定在期待着环境改变带给孩子的新发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道到做到,是一个漫长但幸福的过程,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总会充满着无限的未知,而成长却是永恒,“实践-反思-调整-学习”的循环,正是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路径。
教育是慢慢生长的过程,教师专业的顿悟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每天实践反思的积累,从每日班级教研到日计划的思考、从认真记录游戏案例到深入解读与推进,杭锦旗八幼的幼教人务实笃行,也定将行稳致远!
/推荐阅读/
??新起点“心”成长——杭锦旗第八幼儿园“新”征程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隐藏在名字里的秘密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中幼常青所有转载需授权
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
//
感谢
杭锦旗第八幼儿园
提供原稿和照片
感谢
高陆梅、高娃、刘瑞萍
杨娜、韩瑞、 柴美娥 老师
感谢
山东青蓝果幼教集团教育学院院长
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特聘研修员
荣国红园长
//
编辑排版 鲍黄滨老师
审核校对 王子玄、徐卉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