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

全文字数:5057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内附案例视频)?


由于孩子们对“小骏马”游戏的关注,我们班自然而然成为了《“小骏马”游戏课程开发路径》课题研究的实践班级。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从不同方面认识马、了解马,班级环境中与“马”有关的不同材料、物品、绘本等逐渐丰富了起来,其中《小马过河》的绘本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论是离园、还是一日碎片时间里,总有些孩子们坐在一起看绘本、聊故事……

自主游戏时,他们又将故事情节进一步延续,进行了不同的角色扮演,关于《小马过桥》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基于孩子的关注、兴趣、需要,刘老师开始了一系列的支持行为,如提供畅聊的环境,倾听孩子的言行、投放支持发展的材料,旨在让环境中的人事物建立关系,一旦关系有机建立,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自然发生其中。


话 桥


户外自主游戏时,哲哲和同伴又玩起了小马过河的游戏,玩到一半时……哲哲突然对我说:“刘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给小马搭座桥让它过河?”我说:“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小马就不用试来试去,直接过去就行”哲哲解释说。一旁玩的伟明听到我俩的对话,连忙说:“这样小马就可以更快地过河了。”这时溪月也忙探着身子过来说:“我喜欢幼儿园的这座桥,我们就搭一座这样的桥吧。”

哲哲:“那行,我们明天就来给小马搭一座桥”。

伟明:“我想搭别的桥。”

“当然可以,我们明天晨会的时候一起讨论吧。”当时我虽然没有很确定接下来会怎么做,但是孩子们新颖独特的想法打动了我,我也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因此便毫不犹豫的接纳了他们的意见。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师思考:

生动鲜明、有趣的绘本,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一段时间的阅读,使他们积累了许多关于马的知识经验,同样也激发了想要为马搭桥的欲望,课程内容在孩子们的兴趣下生发,好奇中生长。

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润泽课程的深度。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具体的,也是孩子们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生活的观察比成人更细微,对于成人眼中不起眼的事物或现象,在他们眼中也许是一个惊奇的发现或值得探究的事情,这也需要教师用追随的眼光去观察并进行适时的回应、支持。


孩子们的内心是如此的纯真、善良。“小马过河”的事件,孩子们最先反应和关心的是如何帮助小马过河,孩子们的“爱”时刻都在。

有幸的是,“爱”与“爱”的同频共振开始了。基于教师对儿童的“相信”和“好奇”,在语言和行为上的“追随”和陪伴同行,于是,我们看到了儿童的力量,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教师专业的样态!


设计桥


第二天早饭后,哲哲就迫不及待地跑来跟我说:“刘老师,你不是说今天要讨论桥怎么设计的吗?什么时候讨论呢?”于是,为了链接前一天的经验,我们卷入了关于设计桥的晨会讨论中。


孩子们的需要永远是课程推进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我们在行进中迷茫,无措,不妨倾听儿童的心声。


溪月:我想要搭成幼儿园那样的桥。

书远:我想搭木头桥。

书睿:我想搭像彩虹一样的桥。

家年:我想搭弯弯的桥。



孩子园生活中的孩子们,时刻在向周围的环境发出一系列的个性化的“信号”,不厌其烦的告诉着我们,“我,是这样的我”,我喜欢木质的、我喜欢多姿多彩的、我喜欢弯弯的、圆滑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个性需求,我们教师需要看到!


彤彤:别管搭什么桥,我们先把桥画出来。

馨语:我同意 ,咱们先自己设计一座桥。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孩子们开始设计自己心中桥的样子,而且也为桥取了好听的名字,彩虹桥石头桥高架桥等。设计完后他们又抢着分享自己设计的桥。


晋骁:我设计的是康巴什的3号桥,我觉得他造型很独特。

赫赫:我设计了弯弯的桥,走上去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很好玩。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别管搭什么桥,我们先把桥画出来”是一种自信表达自己观点的样态;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个面对不同的声音,分析聚焦问题的力量;是一种良好的计划做事的习惯;更是彤彤良好思维品质和共同发展意识的体现……


教师思考:

通过分享,发现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桥。他们依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设计了造型各异的桥:怕小马晚上过河看不见路便加装了照明的路灯,想让桥更加美观便设计了彩虹造型……正因为与现实经验的链接,他们将怕黑的情感迁移到小马的身上,考虑的细致且周到,他们对小马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对于小马纯粹、热烈、浓厚的情感。

轮到畅畅分享自己的桥,只见他画了一条直线说:“我是用木板搭桥。”


晋骁:“木板搭桥,水太深就会淹没小马,你要给它画腿。”

赫赫:“对,桥的腿可以支撑上面的身体。”

畅畅点点头:“好吧,我再重新设计。”

哲哲:“除了桥身、桥腿还有栏杆,不然全都掉河里了。”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儿童形象:

第一:孩子们愿意倾听并接受同伴的意见、建议。

第二:孩子们在群体生活中、在同伴对话中不断获得间接经验,实现着更高层次的自我认知,为接下来的创造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第三:想象与实践的链接,使孩子们愿意主动将想到的和做到的达成一致,最终提升空间思维。

教师思考:

孩子们对桥由桥身(面)、桥墩、护栏的三部分构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了解每一部分的作用以及安全性。

家园和育:

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了关于桥的相关资料,再次对于桥构造加深了印象,每个孩子的设计也更加与众不同。


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赋权和尊重,营造和谐温馨畅聊的环境,孩子才可以在其中自主、轻松的互动。在其中通过倾听别人的认知和观点,分析大家的想法,重新组合个人的理论,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理论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的倾听能力、共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往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能力等等,这样的表达是积极的,这样的倾听是主动的,这样的学习是认真的,这样的发展是真实的,这样的教育是孩子们所热衷和喜欢的。


第一次搭桥:

初建桥


桥的设计图绘制完成,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到户外建构区开始搭桥游戏。有的用轮胎搭桥、有的用积木搭桥、有的用木板搭桥,搭建游戏结束后,我们一起对搭建游戏过程的照片进行了分享,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搭桥的感受。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空心桥

立交桥

石头桥


教师:“在搭建中你有什么感受?”

欣然:“我们几个合作搭桥,但是感觉桥不牢固,总是垮掉。”

月月:“我们的轮胎桥上面缺木板,人老掉到轮胎的眼里。”

哲哲:“我用彩虹板搭桥了,搭了立交桥,可是走不了人,怎么办呢? ”

晋骁:“你的桥都粘在一起了,肯定走不过去呀。”

教师:“那怎么搭,人才可以走过去呢?”

晋骁:“彩虹板太滑了,没法做底子,换材料吧。”

哲哲:“可是我想再试一试。”

教师:“你勇敢尝试、不放弃的样子,老师喜欢。”

赫赫:“你下次试试底下先铺上木板,高低不要相同,然后再把彩虹板放上去,是不是就可以了。”

哲哲:“我试试吧。”

教师:“哲哲,你参考他们的建议试一试吧,将薄的木板作为支撑,铺到下面,上面把彩虹板拉开距离搭上去,看可以通过车辆吗?”



桥需要牢固;轮胎面(桥面)需要铺平;彩虹板的承受力;桥面不能有障碍;桥面太滑不好走人等等孩子们的“经验”之谈,又成为了接下来,进入游戏深入探索的起点。


第二次搭桥:

重建桥


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反复探索中,找到了改进搭建桥的方法,每一次的搭建在前一次的基础上不断精进,这与平时的认真观察,与同伴的学习交流、反思和再实践是密切相关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出错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常见现象,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实错误,在幼儿的科学探究和经验积累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因此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不要急于否定幼儿,更不要批评指责幼儿,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判断和识别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下一步支持和引导幼儿做进一步探究提供依据。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因地制宜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的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幼儿为本”的理念,大家都深记于心。如何将知道的践行在活动中,践行在孩子的发展上,每时每刻都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我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以幼儿为中心”;我是否懂得了孩子的需要;我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想法;我是否了解和理解了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规律;我又是否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即思想要站在“育人”的高度,行为要沉到“教育的现场”,不断探索和思考教育的规律,我们循光而行。当然,我们坚信,现在已经离那束光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明亮。


第三次搭桥:

多种桥


搭建材料从户外大型轮胎、积木等转移到室内小型桌面材料,如乐高、积木等。在室内自主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分组,开启了第三次的搭建。

第一组以乐高材料为主,拼桥墩、搭桥面,桥面设计了望远镜以及观景台、休息区、就餐区,创意十足,生活经验完美再现。

第二组以积木块为主,设计了较为现代的上、下两层立交桥,上面作为天桥可以走行人,下面作为公路可以通车辆,在过程中还一直思考、尝试如何让桥墩更加坚固的方法,直至加入辅助材料可以同行为止。

教师思考:

孩子们经过前两次搭建的经验积累,游戏过程中的质疑声更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发现要想让桥变得稳固,需要给它增加桥面与桥墩中的连接物。




孩子们为什么主动表达的积极性如此之高?孩子们为什么在做了那么多的探索后反而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孩子们为什么会从大的搭建材料转移到小的桌面材料?孩子们又为什么进行分组组合搭建?其中我们又会思考到什么呢?我想,底层中核心的关键元素,如兴趣需要、操作体验、最近发展区、游戏与发展的关系等在此案例中,再一次引发了我们深度的思考和认识。


经验迁移:

小马过桥


为小马搭建的桥逐渐成形,孩子们想要在小骏马游戏中加入小马过桥的路线。让小骏马游戏更有趣,更具有挑战性、丰富性。

现在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桥依然在搭建中,虽然其中会有好多的问题或困难,但我坚信凭借孩子们这种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学习品质,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教师思考:

由小马过河到小马过桥,其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对小马有足够的同情心才会生发出为小马搭桥这一故事。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们纯真的特点,以旁观者的身份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

在话桥、设计桥到初建桥、重建桥、创设多种桥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质疑、探索、试错中找寻那座更适合小马的桥;与同伴合作时会听取同伴意见,也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探索中,在反复的探索中寻找自己前一次失败的原因,不断试错中重新建构新经验,完善自我认知。

教师在过程中,相信孩子是有力量、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微表情、微动作中深度剖析、解读形象,挖掘他们内心的真需求、真兴趣。没有急于介入或给予意见,而是放慢脚步,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在相信与质疑中尊重孩子、追随孩子、相信孩子为原则,观察、记录、回应、支持着这一过程,同时跟着孩子在每一环节中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一起随着故事深入的发展共生共长。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孩子们每天都会有许多奇思妙想,和他们在一起我们感觉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关于小马过桥的故事仍在继续……


李艳华 老师的思考



《小马过桥》的案例,是基于孩子们为了帮助小马及其他的动物能快速、安全的过桥,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索,这里的“有意义”:

一是,活动内容是基于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发起的,是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样的内容,孩子是喜欢的,他的学习是愉悦的,他在其中的体验、经历、经验对其终身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是,活动过程是开放灵动的,是基于孩子发现的问题而持续推进的。在其中,孩子们共同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基于孩子的“问题导向”下的孩子们的探索,变得有深度,有力量,她们的探索在不断的发生着升级,经验在不断地重构,认知、学习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夯实,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教育过程是温暖智慧的。因为教师足够的信任和理解,我们才看到了孩子们如此多的想法和思考;因为教师足够的赋权和尊重,孩子们才有了如此多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因为教师足够的暖心和智慧,孩子们在其中的发展和体验才如此的和谐健康美好。

总之,“有意义”的教育,应是孩子需要的与教育需要的,同频共振的,方是美好的教育的样态。


??????
活动后续
……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中幼常青所有转载需授权

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

//

感谢

康巴什区民族幼儿园

提供原稿和照片

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研修组

李艳华老师

进行批注和补充

//
编辑排版 陶子玉老师

审核校对 王子玄老师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咨询/报名
胡老师:136 5178 6968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幼常青共同体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小马过桥:教我行四方,育以日以年 | 研案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