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题1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在乡镇上,我想让孩子去县城上小学,可她爷爷奶奶不同意,我想问问,教育水平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肯定大。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会导致教育行为的不同,孩子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会受影响。其次,城里孩子举行的活动多,孩子见识广些,好教师也多些。你的孩子无论在哪读,首选好班主任是第一点。要说环境和学习氛围,乡镇一般没法和县城比。
—洪雅幼儿园何园长
个人认为:家长应该先去了解一下县城的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教师能力如何;当然县城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之外,班级家长和孩子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那是整体环境的影响。
––博苑王老师
当然,县城的学校从硬件或者师资上都可能要比乡镇上会好一些,但并不是成才的都是城市里的孩子,我们不要忽视了强大的家庭教育,还有不论学校好与不好,个人认为一个好的老师更重要。
—锦州之星滕园长
家长问题2
你好,我的孩子5岁了 女孩 。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1、关于二胎问题,我想要二胎 孩子反抗特别强烈,我耐心的告诉她有了弟弟妹妹,可以陪你玩,我一样疼你们,你的东西你做主,可以给他,也可以不给他。但她还是一说二胎就闹情绪,不理我。2、关于教育问题,她跟爷爷奶奶长大,我大约两天回去一次,只有晚上有时间陪她,平时她跟爷爷奶奶睡 ,她不爱跟陌生小朋友玩,攻击性很强,对别人不友好,没有同情心。
两个事情是一样的根源。你给孩子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再来个老二,她还能得到你多少陪伴?妈妈口头上说爱我,实际上我见妈妈一面都难。你说她是从你的话语里去判断你的爱还是从行为上去判断?
—玉西幼儿园温园长
爸爸妈妈的陪伴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小学校是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和父母在一起更合适孩子的心智的成长。
—博苑张老师
当务之急应该先缓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孩子良好习惯和性格(增加亲子关系,多和孩子相处,读懂孩子)
—博苑王老师
家长问题3
“请教一下,我家儿子两周半,昨天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咬到手了,哭的嗓子都沙哑了。看着手也肿的老高的,很心疼!像遇到这种情况,我对他说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反击。但他爸爸的意见就说一定要和对方打,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正确的方法该怎么处理呢?”
“他现在很排斥幼儿园,每天早晨送他,都哭着闹着不去幼儿园,我该怎么办,该怎样劝说他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孩子也是一样。不能要求他一定按照我们的方法来处理,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
首先,这个咬人的孩子,他其实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很多打人、挠人、咬人的孩子,行为背后是家长或保姆的问题。不要轻易给孩子定下暴力倾向、坏的定义。更多出现此类问题的孩子,是没有学会正确的和人交往的方法。比如遇到想玩的玩具,他能直接想到的方法,就是去“拿”,而在我们看来,就是“抢”。这和孩子的关于物体归属权概念的建立与否有关。
这样的问题,不是靠教师或家长的训斥就能解决的。它首先起因于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如父亲经常用不在意别人感受的方式做事情,家庭中的一些粗暴行为等等。
如果想改变孩子的这种行为,需要家长和老师找到源头,而不是归结为孩子的“品德”问题。改变环境,用示范、温和的方式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方法。如果能不用“抢”的方式,也能分享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有了这样的正面体验,不良行为才会慢慢消失。切忌采用训斥、责骂,更忌讳跟孩子动手,这些只能进一步强化“依靠暴力就能达到目的”的意识。
再说说受到这样“欺负”的小孩,其实孩子们天生有各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我见过他们各种各样的保护方法——有的像孩子他爸爸所说的“还击”。有的是“惹不起还躲不起么?”,避开,进行冷处理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有的小孩理智的和对方“理论”或者是“讲道理”;还有的鬼精灵,能巧妙地利用“互惠”、“交换”等方式,转移矛盾,实现“双赢”。还有的,不当回事,默默忍受。
我儿子小时候很文弱,有一次在外面商场里滑滑梯,很多小孩,都要排队才能轮到。就有一些年龄大的孩子,不断地插队。我儿子小,经常被扒拉到一边,很久都轮不到。
我们在远处看着,其实和你一样,有种心疼的感觉,但还是克制住自己上去帮忙或者把孩子拉开的冲动。一直在远处看着。为以后儿子还要面对更多的更难的境况而担忧。但儿子却浑然不觉。他是那种怎么都行的孩子,所以他以他的方式,处理着眼前的“不公平”,他似乎没觉得什么委屈,反正东看看西看看,东摸摸西摸摸,在队伍中一样可以很快乐。完全没有我们大人的焦虑。
过了一会儿,更有意思的情况发生了。站出来一个女生,年龄稍大的,很泼辣,直接护在我们儿子面前,不让那些淘气的男孩插队,说你们应该排队!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就这样结成了“同盟”。所以,儿子也好,这个勇敢的女生也好,孩子们会有他们自己的解决之道。这些解决之道,也许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式,但终究,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孩子们都要自己去面对,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但很难用我们的,替代他们的。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无论好的,坏的,都要面对,孩子们也一样。
对于您说的情况,如果是我,我会给儿子解释为什么小朋友们会不一样,会告诉儿子,打人的孩子,其实也需要帮助,他们只是没学会交流和表达的方法。会鼓励儿子去面对,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教他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但在去幼儿园这个事情上,是不能用来商量的。孩子不去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光从你的表达中,只能是一些猜测。更重要的,要和班级老师沟通。类似事情的处理,班里老师的作用和家长一样重要。
无论是对咬人的孩子,还是对被咬的孩子,首先有正确的认识最为重要。如果认识出现了偏差,处理不得当,那么伤害就不仅在胳膊上了。
—博苑云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