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嵌入式观察评估
本文稿由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教授在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已获得张俊教授授权。
本文由于篇幅过长,已分两期推送,上篇可见《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嵌入式评估(上)》。
南京鹤琴的实践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南京鹤琴幼儿园是如何实践的。如何让我们老师愿意做评估、乐于做评估,以及在观察评估的过程中能够帮助自己提升专业的能力。在观察评估的过程中,保证我们的课程高质量的运行。
在生活教育中感受观察评估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专业工作的乐趣
我们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时因为我们老师都很年轻,其实他们很缺乏专业的能力。尽管在学校里面也受过专业训练,可是如何看见真正的儿童,真正的儿童行为表现,其实他们是一片茫然的。所以,我是鼓励老师跟孩子共同生活。我们不是把学会上课、怎么模仿一招一式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点。而是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让老师学会读懂儿童、理解儿童。同时,基于对儿童的看见找到我们教育的依据、找到教育的方向。所以,看见儿童是一种能力,但它首先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生命成长的一种敬畏和期待。也是对儿童发展的一种敏感性,他随时准备着,看见孩子向我们展示他的发展水平,也永远相信孩子会给我们惊喜。
这就是我们老师投入到这样的观察评估工作中的状态:他不是为了去写一篇观察记录,他只是跟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生活。他只是能够从儿童的行为表现中,获得很多的启发感悟。包括他可能有很多的困惑,我们鼓励老师把这样一些事情记下来。记下来还不够,还要让老师去思考,从孩子的行为中你有没有看见他们的兴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思考、他们的问题。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有效的去支持孩子的发展。这就是在最初的两三年里,我们做的比较多的事情。那就是让老师感受到观察评估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觉得跟孩子在一起是很开心的,也很有启发的,能够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
研制《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支持教师看见儿童
对于年轻老师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对于儿童发展进程的理解,其实他对孩子的理解也注定是肤浅。有一次,一位老师问我:张老师你为什么对孩子的这个行为分析那么一针见血,而我们却浮于表面呢?我当时开玩笑的跟他讲:因为我是专家呀,我看了二十几年孩子在科学领域的行为表现,我当然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行为表现背后的思维发展水平。而对你来说,你才带了一个班的孩子,才带了一年你怎么可能对他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呢?
由此,不仅是我们老师包括我自己,开始意识到如何能够让老师更好地去理解儿童发展的进程?如何给老师一个关于儿童发展进程的支架,支持他们更好的看见儿童,看见儿童的发展?
这就进入到我们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研制《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通过这样一个指引让我们老师看到儿童发展的进程,让他们更好的在实践中看见儿童的发展。
点、面结合的评估,有效支持每一位幼儿
第三阶段,我们开始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真正的把对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方面的发展,点、面结合的评估来支持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最终能够保障我们课程的高质量运行。
所谓点、面结合的评估,点就是对个别的孩子追踪观察评估,对随机偶发的事件的一种关注和思考。而面上的评估就是我们对于五大领域的25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星期,每周我们会重点关注1~2条目标,对全班孩子进行一个面上的评估。
但这个面上的评估呢,其实更多的是让我们老师看到哪些孩子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的观察评估不是准确的去测量儿童的发展水平。你只要正常发展,其实不需要去测量你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上。但是如果我们关注了这些孩子是需要我们加以特别的关注和支持的,而这些孩子就应该进入到老师关注的视野之中。所以,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点面结合的评估。
《儿童观察评估指引》的研制
我重点说一下《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的研制,这个研制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我们每一年都要重新修订它。讲到这个评估体系,大家肯定就眼前一亮,这个我可不可以拿来用啊,我们完全是公开可以给大家分享的。
解决《指南》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但问题在于千万不要搞错,它不是一个指标体系。我们更希望把它理解成一个支架,它不是一把量尺,让你去量孩子的发展。它只是一个支架去帮助你去定位,帮助你在实践中看见儿童行为的时候,能够在他的发展进程中找到这个行为的定位。这是我们《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研制的目的。
所以,这个指引完全是我们幼儿园在园本化的让《指南》落地过程当中的一项工作。因为《指南》里面的32条目标就是对儿童发展最全面最基本的一个指引,可是《指南》具体到各年龄段的目标有300多条,老师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也不能够把它串成儿童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一条线。所以我们基于这样一个现状对《指南》做了一个精简。分年段的具体目标老师记不住,你不用去记它,但是你首先得记住5大领域一共有多少条目标。我们把32条目标加以整合成了25个评估的关切点。那么每条目标是什么,老师应该知道他是如何发展的,但是这个知道只是粗略的知道。
帮助教师形成对儿童发展进程的基本认识框架
所以说,我们并不是给老师一个5级7级甚至于更精确的一个发展路线,然后每个水平的典型表现。不是这样做的,因为老师如果心中没有大量的关于儿童发展的行为事例做支持,你给他再科学、再具体、再细节的都是没有用的,他看不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为了减轻老师的思维负担,我们给他的是最简练最粗略的一个发展进程。
帮助教师找到儿童行为在发展进程中的“定位”
就比如说,从南京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呢?如果你坐高铁,我们告诉老师,要经过苏锡常,问题是先经过无锡还是先经过苏州呢?好,我们得告诉他,是先常州然后无锡。但绝不是告诉他一个苏州园林,这是苏州。给他一个无锡太湖,这就是无锡,老师没去过啊,他也没下车,你告诉他无锡他也不理解。当他真正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沿着这条路线去旅行的时候,他慢慢看到这就是无锡,我经过了苏州,有一天忽然发现还经过了昆山,可是这个昆山是他自己发现的。
所以这就是老师在观察评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儿童发展进程的理解。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这个指引如何让老师获得这样一个专业发展的支架,而不是给他一个现成的答案。
走出儿童行为解读的误区
《指南》实施过程中,老师为什么还是不能够更有效的去利用《指南》,看到孩子的发展。包括现在坊间也出了很多所谓的评估的体系,可是对老师为什么不能够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我觉得是根本理念有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讲三个不要指望:不要指望通过单个行为的观察就了解了儿童的发展水平、不要指望能够给老师一个可供他对照的“速查手册”、也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培训获得专业解读的能力。
那么我们幼儿园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是让老师把他的这个观察评估的案例带到学科教研组的评估教研会上,如果你记下来孩子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分享给大家,让大家看看这个典型案例如何典型。如果你在观察中,发现了一个你很困惑的无法理解的行为,我们也会到教研会上跟大家去研讨,用集体的智慧帮助你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他背后究竟是不是能够让我们看见他的发展水平。我们老师逐步认识到了一次行为是看不见孩子的,一定要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你才能真正的看见孩子的发展。
五大领域的25个评估关切点
小结
重新思考观察评估工作的开展
教师的观察评估它的价值在于看见并陪伴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追求科学化精确化。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老师的方便、便利、可行和高效。不要让老师为写而写,也不要用那些所谓的科学指标体系把我们老师吓跑,而真正的要让老师做到心中有儿童、眼中有儿童。而不是纸上谈兵,要解放老师的工作,要让老师能够真正的享受到跟孩子在一起的乐趣,这是一种发现的乐趣。
重新认识观察评估工作的意义
一方面能够让我们看见并支持儿童的发展。在我们幼儿园,我们提的口号是“发现每一个孩子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每一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对于课程实施来说,这才是观察评估的意义和重要性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观察评估对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观察评估能力是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之一,我们如何借助于评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个工具基础上教师的评估实践和评估案例的研讨,让它最终能够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由于篇幅过长,已分两期发出。上篇可见《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嵌入式评估(上)》。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汇聚四方资源,助力四方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