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庭教育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误区——关注过度,把溺爱变成了“溺教”。
关注过度和溺爱不同,溺爱是只讲感情不讲教育;关注过度则是不但有强烈的教育意图,而且有具体的教育措施,不过是过了度,成为“溺教”。而这两种做法同样是违反教育规律,同样是费力不讨好,是从不同方向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注过度”有四种表现,并从四个方面造成了家长意想不到的恶果。


走入“关注过度”误区的家长肯定都是重视教育的,之所以过了“度”,一方面是教育观念不正确。他们不了解——真正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的;真正的发展,是孩子主动发展得来的。那些通过灌输、通过包办所培养出来的人,通过关注过多、过细、过严、过急所被动教育出来的人,往往缺少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当今时代最没有发展前途的人。
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有他自身的规律,这不是家长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过急,则“欲速则不达”;过严,则扼杀了独创性;过多、过细,则干扰了孩子健康成长。这些家长恰恰是自己亲手摧毁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当然,对“度”的把握,不会有一个万灵药方,应该是因人而异,因不同年龄阶段而不同。如何做到关注而不过度,体现出教育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家长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

(选自冉乃彦《家庭教育基本功:家长12“变”·培养孩子的10个策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