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学综合症”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发育期,年幼体弱,脑结构发展不成熟,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后,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容易让他们遭遇“开学综合症”。而孩子往往就用“哭”来表达他们心理上的抗拒不安和身体上的不适。
这时的家长和老师,应当全力配合,共同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承认他们对陌生环境的不安,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安慰,让孩子健康、阳光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2
“家长请给力”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假期里,很多孩子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子、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鼓励孩子制定开学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定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技能、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老师做榜样”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其实,幼儿园任何教育活动中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收心”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开学期间的教育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自身的成长。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收心教育。
以身作则,率先“收心”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精神抖擞,给孩子们做榜样。教师自身要“收心”,率先从假期状态中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告别“开学综合症”,在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展活动助“收心”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假期收获汇报会、励志故事会以及“新学期我成长”等活动,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幼儿园上来。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园典礼热情洋溢的讲话,鼓舞和激励孩子,进行收心教育。
精彩课堂引“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