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们只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却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法,那么,只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因此,希望父母们能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正确的教子方法。
1
社会关系学型
父母虽鼓励孩子认真读书,但开口“为父母争气、为家里争光”,闭口“当官发财吃轻省饭”,以个人功利教育孩子;
指导孩子与人交往则宣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种花,少栽刺。”久而久之,使孩子忘却大道理,满脑子,小道理,思想偏狭,行为自私。
2
物质刺激型
父母把物质刺激当作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唯一信条和法宝。当孩子哭闹时,不问情由、一味给予物质上的满足,
如增加零花钱、给糖果、买新衣服,或许愿买这买那来刺激孩子。经常如此,会使孩子养成父母万事皆顺于我的坏习惯。
3
言谈举止低庸型
父母在孩子面前,大谈社会的阴暗面,大摆他人的隐私。
这样,会动摇孩子的生活信念,使孩子吸取消极因素、萌发落后意识。
4
抚爱不当型
父母一旦精神愉快时,一口一个“宝贝”,一口一个“乖乖”,爱得无以复加;
心情烦闷时,怒气全发在孩子身上,甚至拳脚相加。长此下去,孩子心灵受到冲击,会产生喜怒无常的情绪。
5
说情护短型
孩子有了缺点错误,采取“三不政策”:不愿批评、不忍批评、不敢批评。
当父亲或母亲教育孩子时,另一方及其他长辈心疼孩子,出面“保驾”护短。动不动就说,“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长大就好了”。
甚至佯装拍打或训斥教育者。孩于受到父母的这种启发,认为自已还小,做了错事可依赖保驾开脱,对父母管教产生反感,使教育失效。
6
恐吓制止型
孩子提出不适要求或不听劝告时、便以孩子畏惧的事物来恐吓,把其推出门外,闭门吼叫“狼来了”,“鬼来了”,或说“上医院去打针”等。
话虽暂时灵验,日久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惊疑或讳峡忌医。
7
阻止交往型
父母因怕孩子交上坏朋友而禁止他与别人交往,对孩子的朋友来玩耍,一律采取不欢迎的态度,甚至下逐客令。
这会使孩于变得孤僻、心胸狭窄、长大后缺乏社交能力。
8
教育失调型
家庭不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思想、学习进步情况不闻不问或知之甚少。
久之,会使孩子处于家庭与学校的中间地带,极易被坏人唆使,染上恶刁而变坏。
9
褒贬职业型
父母望子成龙,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训斥说:“大笨蛋,大饭桶,长大也是个扫大街掏大粪的货,”天长日久,使孩子产生畸型认识。
10
数落他人型
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父母或长辈就偏袒。
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不是,为孩子的过失开脱,长此以往,会使家庭、学校教育减效,甚至完全失效。
11
助仗贪欲型
当孩子占了别人的便宜,或损害了公共利益,或是与别的孩子争东西发生辱骂和殴打时,做父母的不去批评制止自已的孩子,反而教孩子:“不要吃亏。”
这样,会使孩子滋长贪欲心理,萌发不良习气。
12
增加压力型
家长为了使孩子“出人头地”,把孩子埋在书堆里,一味规定许多家庭作业,要求孩于考试一定要达到多少分等等,使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样做有损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只有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