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学思砺新,知行致远”。自2023年3月课题立项以来,为有序推进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课题的独特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园特组织了专题研训、现场观摩、中期研讨等系列活动。
理论篇
如何创设与幼儿兴趣、需求及教育目标、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环境?如何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让环境追随幼儿成长,实现环境育人?如何从只关注环境的审美功能到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一直是我们在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园特别邀请了孙曼莉老师开展了《如何打造儿童型、艺术性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专题培训。
孙曼莉老师
深圳市彩田幼儿园专职美术老师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学会会员
马来西亚沙巴洲美术幼教交流大使
孙老师毫无保留地聚焦“儿童化环境空间”,分享了如何创设行之有效的学习环境,深入浅出、生动鲜明地作了理论解析和案例分享,为全体在场教师拨开迷雾,指点迷津。
认知聆听
实操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切实支架教师专业发展,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孙老师进入每个班级,进行一对一指导,各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诸多难点困惑,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对环创的疑惑,孙老师鼓励现场教师进行零距离头脑风暴,一同思考当前班级环境如何调整才能创设出儿童视角的班级环境。大家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贴近儿童的环创策略与方法。
为持续推进课题研究,对阶段性研究工作进行把脉问诊。黄埔学校附属幼儿园特别邀请了史勇萍园长进行专业指导。
史勇萍园长
深圳市莲花北幼儿园园长
广东省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广东省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
中国教育学会学前专委会理事
在全体教师的热情期盼中,史园长走进教室,老师们积极、主动化身为“讲故事的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述说着孩子们在项目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将一个个贴近生活、支架儿童发展的项目内容娓娓道来。
教师们围绕班级项目开展情况,不仅从儿童决策、儿童挑战、儿童兴趣、儿童生活等角度分析项目缘起,也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驱动性问题和项目推进进程等方面分享项目环创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效果。在场的老师们认真聆听,用心体会项目进程中班级教师如何支架幼儿发展的教育智慧。
现场观摩时,史勇萍园长与各班分享教师进行了专业对话,追问教师在开展项目时,哪些鲜活、生动的片段触动了自己,马赛克方法的运用具体促进了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
在案例研讨环节中,莫老师分享了《美术室大变身》这一项目活动,围绕项目缘起、初始阶段、综合发展阶段以及变革阶段四个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个鲜活的项目案例。关于公共设施美术室到底打造成什么样子?孩子们通过多方访谈、实地调查、儿童决议、多元表征等方式策略推进问题解决,不断调整,既尊重了不同主体的意见与想法,也满足了孩子们内在需求,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燃起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不断拓展了问题解决的视角和思路。
案例分享
根据教师分享的项目内容,史园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 项目进程中,使用马赛克方法的意义是什么?
?? 运用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有哪些儿童视角?
?? 项目的三阶段五步法中哪些方法与马赛克方法是相通的?
?? 项目进程中,如何判断哪些内容是可以深挖的?
针对这些问题,史园长与在场教师共同研讨,激励教师充分进行脑力激荡,结合现场观摩和三个案例思考、讨论如何解决研究问题。除此之外,史园长鼓励在场教师在项目研究中,迭代、更新支持策略,提炼、总结走出一条属于黄埔附幼的项目道路。
针对课题的中期报告,史园长的专业点评是一种诊断,更是一种激励,既有高屋建瓴的方向性指引,又有见微知著的专业性指导,用专业的视角对中期报告进行了评析,不仅肯定了园所前期扎实有效的环境打造,也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意见,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指明了行之有效的方向,助力课题向深入研究中走实走深。
坚持仰望星空
才能看见远方
坚持脚踏实地
才能落地又生根
学习环境创设
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
体现着老师对儿童的了解
也映射老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下一阶段
我们将聚焦环创中鲜活的片段
与幼儿共同创造
可发展、有呼吸感的
“儿童环境”
文稿:袁祖英
图片、排版:王童洁
初审:袁祖英
终审:罗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