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童话故事对于儿童来说都有无穷魔力,
尊重儿童的天性、经验和水平,
建构符合当前儿童需要的课程内容,
强调儿童的真实存在,
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让幼儿在快乐而美丽的童话世界幸福成长。
杭州市桃源幼儿园秉承着“童话”课程的深度建设,根据儿童的问题和需要开展户外童话游戏,创设可探索的游戏环境支持儿童的自主探究,并根据游戏的进程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使课程契合每个儿童的优势智能的发展需求。
2022年5月20日杭州市桃源幼儿园桃源园区开展了《童话游戏场推进的“思”与“行”——以绿野仙踪为例》的研修活动,旨在通过立足“儿童立场、儿童需要、儿童视角”,更好地帮助教师读懂幼儿的游戏,助推户外童话游戏的深度开展。
于是,一次满载思考和创新的研讨与分享激烈开始啦……
在儿童视角里,什么是绿野仙踪游戏场?游戏中会出现怎样的“哇”时刻?根据幼儿生发的新玩法,我们可以给予哪些支持?大班组长马程程老师一开场就通过“三连问”成功引发了老师们的头脑风暴。
/////////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老师们跟随黄一苇老师和韩雨希老师的分享走进游戏现场:绿野仙踪游戏场挖掘了《绿野仙踪》童话中“智慧”“爱心”“勇气”“探险”这四大核心要素,幼儿在基于对游戏场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挑战,生发游戏玩法。教师持续追踪幼儿的新需求与新问题,并由此对游戏分阶段进行了改进。通过第一阶段的“材料更新、情境融入”→第二阶段的“内容丰富、体验提升”→第三阶段的“‘彩蛋’加持、玩法拓展”,不断地激发着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和创造性。
当下困惑:
如何打破幼儿在游戏中的固有模式,呈现出创新化搭建的不同路线?
如何进一步推进游戏的深度,让游戏更有趣味性、挑战性?
如何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水平、爱好以及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支持幼儿进一步构建与内化、探索与体验?
朱肖聪老师:增加游戏后的游戏评价,以谈话、游戏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分享、记录,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对游戏历程进行自主表达、回顾评价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许彩霞老师:在游戏空间上,可以突破当下两条游戏路线的限制,向四周场域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草坪、大型玩具、山坡等,甚至联通其他游戏场,让游戏的挑战形式更多样化、游戏的发展有更多可能。
江梅琴老师:当下的游戏路径依然较为单一,趣味性不够强。因而在游戏开展前可以与幼儿进行讨论“探险之路是怎样的”,并拍摄小视频在游戏后与幼儿进行分享交流,支持幼儿游戏中的多元畅想。
计红艳老师:提供的高结构材料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现有成品材料的基础上,提供更充足的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更开放性的创新玩法。
在研修的尾声,施勇波老师和全体桃源园区的老师们一起针对此次教研进行回顾与反思,在充分肯定了大家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的同时,也围绕三点进行了总结:
1.回归童真:
游戏是孩子自主自发的,把真游戏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不断挑战。
2.个性需求:
最好的游戏环境应是面向个体需求、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常修缮、调整以提供发展中的幼儿所需要的挑战性、创新性和多样性,而且游戏环境应该在各个阶段都应满足不同幼儿的创造性的需求。
3.灵动表达:
要去除领域概念的固定思维,不限制游戏本身的自然发展。挖掘童话的核心要素,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的想象以及演变出的多元玩法。
在之后的户外童话游戏行进中,老师们将更充分地利用童话资源,更多元地投放材料和利用空间,更有目的地去跟进幼儿,更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更有策略地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反思、想象创造,助推游戏新发展。
1
END
1
本次教研活动融学习、探讨、反思、总结于一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基于儿童视角,看见儿童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走进幼儿的游戏,游戏才有独特的生命力;学以致用,教师才能更好地得以成长。相信桃源幼儿园的老师们会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教育的有心人。
撰写:金 旖
审核:施勇波
编辑:叶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