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缘起
本学期我们班开始了“编织”特色区域活动,在编织区域我们悬挂了各种各样的编织制品,如藤编、竹编、绳编等。这些装饰品都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大碶有竹编界首屈一指的老手艺人——陈祖光,他年逾古稀,却依然以竹为友,竹编手艺是一项非遗文化,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暗淡,我们希望借助一次次的活动和体验,引导幼儿去尊畏自然、珍重材料、敬惜手艺,所以开展了以竹篾编织为主题的班本课程活动。
发现竹制品
一天,孩子们在照顾自然角时,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竹制品。
刘宁杉:“它也是竹制品吗?为什么和竹子做的东西放在一起?”
姚璟宸:“这可不是竹制品,它这么细,竹子可比它粗得多。”
陈蓁蓁:“这个弯弯绕绕的,像女孩子的辫子一样。”
戴子轩:“这是不是用草编起来的?像草帽一样。”
蒲梓越:“可是他比草帽硬很多。它放在这里,不会是用竹子编的吧!”
顾逸:“对呀对呀,你看,这里还有竹节呢!”
於辰萱:“一定是竹子编的,你看我手上这个是绿色的。”
付昊文杰:“原来把竹子切得细细的,就能像编辫子一样编出好看的装饰品!”
比较竹编制品和竹筒制品
这么多的竹制品,和我们熟悉的竹筒制品有什么区别呢?请你来观察观察!
我们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竹编知多少
(1)猜测竹编制品如何制作
原来竹编制品有这么多的特点啊,那么竹编制品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于是,大家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
粘贴组认为:竹编制品应该把竹子砍下来,然后一根根粘粘上去,就会制作出竹编制品了。
绑绳组认为:竹编制品需要用绳把竹子绑起来,才能做成竹编制品。
竹片组认为竹编制品需要把竹子砍下来,削成长长细细的小竹片,然后用手一根根编起来就可以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子琛:竹编制品需要用钉子来固定,用锤子敲一敲,就可以做成竹编制品了。
艾伶:做竹编制品需要用到模具,把竹子一小片一小片地送进去后,就会出来想要的竹编制品。
(2)发现竹篾
在经过观察和猜测后,幼儿对竹编制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制作竹编制品需要把坚固厚实的竹子削成薄薄细细长长的小竹片。
原来,这种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和成条的薄竹片就叫做竹篾。
拜访竹编匠人陈祖光
“老师,老师,这个竹篾是怎么做出来的呀?”浩浩问,“我知道,以前在老家我看到过,竹篾是大人会把竹子砍下来,然后把它切成很薄的一片片的竹子。”佳瑄马上接上话说。这下,孩子们更乐开了锅,纷纷表示都没看到过,好想看看。于是,我们一起去寻找制作竹制品的师傅。刚好在我们幼儿园附近就有一个竹编小铺,那我们就去那里找一找、看一看,能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东西呢?
宣波:“这里有好多的篮筐,摸起来滑滑的。”
彤彤:“我也找到了,它们长得都不一样。”
子墨:“我这个还可以当帽子,不过有洞,下雨了可不好戴了。”
竹篾的制作过程
和爷爷说明我们过来的用意,爷爷表示很开心。于是他赶紧削起竹篾让我们学习观看。
竹筐的诞生
竹编艺术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代表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现代文明的崛地而起,孩子们已然很少看到这种手艺,所以趁今天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可要好好欣赏爷爷是如何进行竹制品的编织呢!
孩子们一边欣赏着匠人爷爷的编织手艺,一边不断提醒爷爷要注意安全,不要割到手了,并不停给爷爷拍手叫好。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过程,相信孩子们也感受到竹编匠人辛苦的劳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会有哪些话要讲。
“爷爷太厉害了,能为我们制作出这么多的竹制品。”
“我们看到爷爷这么辛苦,这么能干,都为他拍手鼓掌。”
收集竹编制品
波:我这个竹制品还变色了,红通通的,好看吧。
沐恩:“看我找到了小背篓,它可以放各种东西,还能装扮教室。”
玥晗:“我也找到了好几个竹编制品呢。这个小篮筐可以挎着它去买菜,还可以装很多吃的食物。”
舜禹:“我妈妈还给我买了这个箩,可以装很多东西。”
萱萱:“我在家找到了又方又圆的筐子了,还有盖子。”
子墨说:“我发现了制作成扇子的竹编制品,太好玩了。”
发现编织技法的不同
子琛:“咦,你们看有的竹编制品有很大的洞洞,想这个篮子的洞洞就很小很小了,为什么呀?”
晨鑫:“还有还有,这个小船捏一下软软的,但是这个小背篓就是硬硬的,都是用竹篾做的,可是摸起来就不一样诶。”
昱婷:“你看,这个是一圈一圈编起来的,这个小筐不是这样编的。”
于是,我们召集孩子们比较起每个竹编制品不同的编织方法,请他们找出编织方式的不同,并画一画自己的发现。
编织初体验
在了解了多种竹编的方法上,孩子们对竹编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跃跃欲试。锦浩说:“现在竹篾还没有买来,我们先用其它东西来试一试吧。”欣冉抢着说:“可以用很多毛线呢,编织区里就有。”……于是一场关于编织材料的讨论会开始了。
“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编织的材料呢”,孩子们对这个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铱琳说:“我觉得编织的材料要像竹篾一样细细长长的。”
源浩说:“那它还需要扁扁的,不能胖胖的,这样容易编织。”
一萌说:“还有,那些材料要软软的,不能太硬,不然它就弯不过来。”
博琛说:“我觉得我们要找一些滑滑的材料,摸起来会很光滑,手就不会受伤。”
最终孩子们想出了以下几种编织材料:
说做就做,孩子兴高采烈地开始尝试编织了。
初步尝试编织
我们出示了几种编织方法,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瑄瑄:“我发现竹篾是一上一下穿在另外一根的竹篾上。”
呈:“需要很多条的竹篾才能完成编织。”
睿:“有的很紧,洞洞就很小,有的分的开,就有大大的洞洞。”
小结:经纬篾片挑一压一上下交编,距离相等平行排列,留四方孔,这就是四角孔编织法。
于是,我们选用了最简单的编织方法,初次编织开始了。
1.先把纸剪成长短粗细一样的纸条。
2.然后我采用四角孔编法,一上一下地进行编织。
3.我的第一次编织完成了。
在进行四角孔编织的过程中,骏哲发现用粗的毛线在编织的时候,非常地困难:这个毛线太软了,我拉出一条,其它的毛线又弯弯扭扭的了,总是弄不好,现在我想了个办法,把它摆放成像电风扇那样,好像也挺好。
原来汪骏哲发现了另一种有名的编织方法——“菊底编法”,看来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不,对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功,孩子们也进行了猜测和试验后的总结:原来编织的材料需要柔软但不易折断的,还需要长长的这样就可以多编织一些,像线绳这种特柔软的材料就需要和稍微硬一些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编织,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上次活动中请孩子用纸尝试进行了简单的模仿编织。大部分孩子都能用自己带来的材料编织出简单的平面。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不小的成就感,还大大激发了孩子对竹篾编织的兴趣。当竹篾终于通过快递寄到教室时,孩子们都炸开了锅:“老师,我想要试一试竹篾编织!”
比较竹篾与其他编织物的不同
孩子们首先发现竹篾比较硬,在编织过程中不容易弯折,需要比较大的力气和技巧,但用力过头了,竹篾会劈开、断裂。孩子们用手触摸了竹篾后发现竹篾不仅很粗糙,还像小刀片一样锋利。至此我们也得出了竹篾编织活动中需要注意的点:注意安全,要注意用力的技巧,竹篾可不像纸条一样听话。
尝试竹篾编织
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竹篾,请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基础竹编方法。看似简单的竹条到了孩子们手中却是相当的不听话:有的孩子率先掌握了编织的要领,热心地把经验传授给其他小朋友们;有的孩子想早点把竹篾编起来,由于心急导致竹篾不断打滑,最后只能拆掉重来;还有的孩子或是自己的竹篾因为用力过猛都分叉了……这些问题,一次次地出现在他们尝试的过程中,如何耐心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磨练孩子们耐心和细心的一个机会。
竹篾编织工艺品
1.竹篾杯垫
2.竹篾小船
3.竹篾扇子
4.竹篾摆件
孩子们按照步骤细心地将竹篾条交错排列组合,并利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将其修饰和固定好。再将竹棍和成型的竹编相连接,就这样,一个个精美的竹编小作品诞生了。
一件件竹编作品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成型,孩子们通过重叠、交织,编织成了精美的竹编制品。孩子们虽然是初次接触竹编技艺,但是拿起竹编时,孩子却对竹编产生了浓厚兴趣。亲自动手尝试,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非遗竹编的神奇魅力。
老师有话说
通过班本活动,孩子们不仅详细了解了竹编的起源和历史,还欣赏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制品。其实,传统艺术竹编属于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在整个编织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的眼、手、脑、能够同时动起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活动中,我发现竹编织需要很强的观察力,需要孩子们用心对编织过程进行步骤排序,我运用了亲身示范、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指导等方式,让幼儿更加清晰、直观地接受,也让编织活动更加有趣。
于教师而言,我们始终保持“对话共生,看见儿童”的课程观 ,在竹编织的活动中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幼儿对于竹编织的经验和兴趣点中寻找生长点,生成新的课程智慧。幼儿在尝试制作竹编品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探究性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最大程度放手,最小程度介入,从而引发幼儿深一步地探究,发现编织的技巧与要点。当然,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中的快乐,从而达成去尊畏自然、珍重材料、敬惜手的初心。
· 小成大碶 巧美致卓 ·
图文提供:戴周烨 高黎
排版编辑:张维
审核:大幼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