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样态变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低结构活动的组织依然存在很多困惑,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基于此,我们通过三“破”解决低结构活动实施中的困难,提升教师对低结构活动的组织能力,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能真正地看到儿童,追随儿童,支持他们有意义的学习。
时间融通
低结构活动中需要给予孩子更充足的时间,保证孩子去学习、探索的时间,传统细化的作息时间不能满足低结构活动的需要,因此,我们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将细化的作息整合成几个大区块,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活动情况,进行灵活操控,有更多的自由度。
对时间进行融通,新作息将小区块的时间安排融合成大区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灵活操控,有更多的自由度。
场地融通
对活动场地进行融通,低结构活动中强调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孩子们的活动场地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他们可以根据需要去操场、去跑道、去草地、去山坡……进行活动。
各个角落都是学习和探索的场域
因此,通过场域预约表,教师可以对需要的场地进行提前预约,这样既满足幼儿对场域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班级间场地使用的冲突。
THANKS
GIVING DAY
半日视导 · 现场研讨
低结构活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吗?
幼儿有很多的想法,每一个想法都需要支持吗?
低结构活动和以往的分组活动有什么区别?
在低结构活动中,老师除了观察,什么也不用做吗?
教师在现场的交流和研讨中,教师对低结构活动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学习了优秀的组织经验,也对育人过程无痕有了更直接的理解。学习样态的变革让老师更多的看到了幼儿,同时,教师也有很多的思考。
从老师不断提出困惑,不断聚焦视导现场,不断地反思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观念正在进行不断碰撞。同时,老师们也需要通过专业的引领和集中研讨来厘清思路。因此,我们通过自主研修和集体大教研两种形式,来帮助老师进一步理解低结构活动。
THANKS
GIVING DAY
自主研修
专家的专业解读和优秀案例的学习,
打破了老师们固有的思维模式,
让教师慢慢明晰了方向。
学·专家材料
研·优秀案例
教师的收获:
低结构活动较高结构活动更加低位,幼儿更自由、更自主、活动更有弹性。
—-王老师
低结构活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需要退位,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活动,关注孩子的兴趣,提供更多资源、材料给于隐形助力。
—-陈老师
集体大教研
那么在实施低结构活动中,如何提供资源和材料的支持?
如何进行多元化的组织策略呢?
聚焦这两个问题,我们在集体教研中通过思维的碰撞,重塑对低结构活动的认知。
01#
低结构活动实施的适宜性研讨
分享·低结构活动案例
制作:菜地围栏
劳动:清洗水池
交流·环境资源材料的支持
在分享和交流中,
老师们直观地了解到,
主题下可创设的环境,
可提供的资源、材料,
可呈现的方式……
同时,
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
在低结构活动中,
我们可以基于观察,
基于儿童的兴趣,
如何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材料?
厘清·制作和劳动的概念
审思·低结构活动
02#
低结构活动多元化组织策略研修
聚焦调查·梳理学习反馈
教师原有经验中,调查是……
“调查是参观、学习、讨论和收集,是主题前获取信息的途径。”
“ 在拥有一个主题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外界媒介或与成人共同获取其中的相关经验。”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好奇的事情,链接前经验,获得新经验。”
“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好奇的事情,链接前经验,获得新经验。”
经过研讨,教师明白了低结构活动中的调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形式存在,甚至替代了某些高结构教学。这样的改变,是把幼儿过程中的学习,放到了更为前端的位置。让教师感受到,调查中对各种情况加以收集、比较、观察,尤其是到实地的观看、访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幼儿必须经历的学习历程。
结合案例·梳理四有
有“头”可循
有“话”可说
有“图”可见
有“方”可循
在四个“有”的基础之上,
才能在组织过程中“水到渠成”,
真正的组织好低结构活动,
支持幼儿有意思的学习。
聚焦四有·理解调查
分年龄段·头脑风暴
小班:《幼儿园里的小动物》
中班:《各种各样的蛋》
大班:《动物的家》
专家点评
低结构活动,让一日生活节奏缓下来,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看见更多的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我们的研讨表面上是在聚焦低结构活动,对活动样态进行变革,实际上是聚焦儿童,关注一日生活中每一位儿童。
我们的收获
喜 报
西湖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活动样态变革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研修评比:
三等奖
教研感悟
“每次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倾听者,更多的是参与者,不仅是行为参与,更是思想参与、情感参与,不仅要进行信息输入,也要进行信息输出,并促成自我知识的更新、转化、分享。”
—-楼老师
“经过教研更加明白了低结构中教师要更多的退后,将主场交给幼儿,作为观察者的角色思考:我提供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面对幼儿的兴趣我又能提供什么材料来支撑他们?”
—-邱老师
“低结构活动更注重孩子的参与以及孩子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在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观察者的角色,并且适时给予孩子需求的支持。”
—-金老师
“低结构活动目标是隐性的、长程的、个别化的,教师在实施中要允许实际结果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另外,低结构活动是一种结构松散、内容宽泛、无规定玩法的活动,具有可变性、可塑性。”
—-林老师
“整个研修过程,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探索的过程。在低结构的活动中幼儿不断探索、发现、表达和创造,在亲历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这就是他们有意义的学习。”
—-沈老师
在低结构活动中,
我们认真观察,
尝试从幼儿行为和表征中
看懂背后的儿童意愿;
我们悉心倾听,
尝试从幼儿的表达中
听到语言背后的儿童需求。
我们不断学习,
尝试能更多的读懂儿童,
支持每一位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编辑|教研组
审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