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所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就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苏园中三班的老师们带领着孩子们,从一个“水中莲花”的实验开始,探究纸张的秘密,引导孩子们步步深入,最后创办了一个纸张博物馆。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纸张博物馆的诞生吧!
有一天,中三班的老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水中莲花”的实验材料,一朵用纸折好的莲花,把它放在水中莲花居然就可以开放了!
孩子们对这种神奇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大家仔细研究,发现莲花能开放是因为它是纸折叠成的!于是,有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有的纸都能开出莲花吗”?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有的小朋友觉得不能。正当大家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带一些纸来试一试呀!
小朋友们开始四处收集各种纸张。有的在家里找,有的去超市里买,还有的去阅读架上收集,大家都想知道,如果自己能找到很特别的纸,能不能折叠出开放的莲花?
收集来的纸张种类丰富,大家都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纸的质地的不同,挑选可以做莲花的纸张。
感受到纸张质地的不同,我们又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些纸都能吸水吗?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它们谁跟谁比较相像呢?……这么多问题,先解决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投票选出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问题选出来了,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首先,我们怎么解决分类的问题呢?这么多的纸,按什么标准分类呢?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小朋友说:“按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按摸上去的感觉!”还有的小朋友说:“按用途分!”……
到底按什么标准分能让我们用起来更方便呢?我们决定每个类别尝试一下。于是我们分为3组开始给纸找朋友了。
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把分类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大家经过比较,觉得按用途分类会使我们更加方便。于是我们按照用途进行了第二次分类。
在了解了纸的一些基本特质之后,我们开始好奇:没有纸的时候人们用什么?纸是用什么做的?谁这么聪明发明了纸?带着这些疑问,大家又开始分头寻找答案,回到幼儿园,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原来没有纸的时候我们用兽骨、竹简和丝帛写字记录。
后来,是一个叫蔡伦的人用破渔网等材料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纸。
小朋友还带了古时候的“纸”,让我们来摸一摸,看一看,那时候的纸是什么样的?
蔡伦的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棒棒小朋友给我们讲了蔡伦造纸的故事。
我们也想学习蔡伦造纸!说干就干,我们找来造纸机,一起开始造纸!
先把废纸撕碎。
然后泡上水
一起搅拌,把碎纸片搅成纸浆。
把纸浆倒在造纸机上,小心翼翼地铺平,沥干水,碾压成片。
把压好的纸片拿到窗台上晒干。
我们的纸造出来啦!
假期来临,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任务——去博物馆参观,并且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博物馆中有哪些标识?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在参观博物馆中我们要有哪些文明行为?咦,这让我们想到,我们也可以为我们的纸张建立一个博物馆让其他班的小朋友来参观啊!
说干就干,首先我们先进行了博物馆的规则制定,用小朋友都能看懂的图画来进行绘画、书写,然后粘贴在博物馆的外墙上,让来的小客人都能看见。
博物馆建起来了!可是,没有小朋友来参观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展品不够丰富?我们每个人做一件纸质展品吧!
对了,上次大班哥哥姐姐的《西游记》播出之前来我们班做宣传,我们才知道《西游记》要演出。我们也来制作一张海报宣传一下我们的纸张博物馆吧!小朋友们说干就干,马上就开始制作海报。然后选出代表去全园宣传!
博物馆迎来了第一批小客人!我们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参观规则、纸的演变、纸的做法以及蔡伦造纸的故事。小客人们听得可认真了。
听完以后大家还进行了自由观看。小客人们是多么喜欢我们的博物馆啊!我们的博物馆成功啦!
这次活动本来是一个“走进纸王国”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带着孩子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孩子从撕贴和折叠中直接去接触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到不同的纸各自具备的特色;他们有了探索和研究某些纸的来源的机会,也学会了珍惜节省各种用纸,在废纸回收、利用再生纸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真正地和纸玩起了游戏,他们通过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硬的、软的,大张的或者小张的,平凡的纸成为孩子创作或者游戏的素材,给予了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我们欣喜地看到,纸张博物馆也因此诞生出来。
照片提供:中三班
图文编辑:邓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