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建构游戏能够赋予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机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幼儿的青睐,是幼儿最喜欢的创造性游戏之一。随着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原有社会经验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着重引导发展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自主思考和创新构建的能力,以此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和技巧经验,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缘起
上了大班以后,孩子们对于建构游戏明显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而这个兴趣基于他们生活经验的提升以及对搭建技巧的好奇和探索。相较于中班时,孩子们对于搭建计划的描述更为清晰,从“我要搭一个房子”到“我要搭一个又大又高的房子,看起来和宫殿一样”;从“我要搭一座桥”到“我要搭一座高架桥,能够行驶很多很多的车”……
他们的搭建计划中总是热衷于用到“高”这个形容词。但在实际的搭建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高”的概念却相对“束缚”。他们的“搭高”仅仅停留在相对于水平地面的叠高,矮矮几层,简单且不具有挑战性。
在追踪了几次孩子们的建构游戏后,我发现孩子们“停滞不前”的垒高经验,所带来了一定的连锁效应,首先就是孩子们的垒高技巧停留在了单一积木的封闭垒高上面,每次的搭高游戏都在重复此技巧;其次,单一积木的封闭垒高因为枯燥简单,尽管有时候部分孩子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架空,但孩子们也总是很快就失去了游戏兴趣,游戏水平停留在同一阶段。
01 /
平铺的椅子
在对孩子们建构游戏的连续追踪后,我带着发现的问题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思考和创新构建的基础上丰富孩子们的垒高经验,激发孩子们的建构游戏兴趣,进而发展孩子们建构游戏的水平。
幼儿园的户外两小时自主游戏中投放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其中,充足数量的塑料椅子一定是孩子们“搭高”游戏的得力助手,这或许是很好的契机。
最初,孩子们在户外两小时自主游戏中仅处于对材料的初步摸索阶段,虽然能够对木板、梯子、木箱这些大型材料进行组合搭建,但对于椅子的使用只有平铺,且是单个平铺连接的玩法。结合提升孩子们“垒高”经验的思考,回班后的自主游戏分享环节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椅子除了可以在地上连接起来变成迷宫或者是闯关关卡,它还能怎么玩?”
孩子们开始头脑风暴,风暴的主题不出意外还是围绕着“变高”,“高”是他们在搭建中的兴趣驱动力,他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梓元:“可以用来搭楼房吧!跟积木一样,我觉得它也可以变成高高的城堡!”
老师:“怎么变?要把矮矮的椅子变成高高的城堡,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玮伦:“把椅子搭高。”
老师:“怎么样搭高?”
景文:“就是把一张一张椅子叠上去就变高啦。”
老师:“除了一张一张叠能变高,还有没有其他的搭高方法?”
在和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借机提示孩子们思考不一样的垒高方法,但没有了实际的操作情景下,孩子们纷纷摇摇头,向我表示他们目前并没有新的思考。
老师:“那下一次的户外两小时,你们多去尝试一下,看看有什么方法能让椅子变高。”
02 /
变高的椅子
新一周的户外自主游戏两小时开始了,孩子们对于椅子变高的方法的探索也开始了。
景文根据以往获得的游戏经验,仍旧选择了单一材料的封闭垒高这个方法,成功将椅子变得跟他一样高,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个高度,于是在木板架空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尝试垒高椅子。由于身高的原因,他无法继续叠高,无奈之下,他只能在两张椅子中间又放上了一张椅子。尝试了好几次,最上面的椅子总是会被他的手碰到继而掉下来,最后在他的“小心翼翼”下,终于把椅子放稳了。
“哎,我想到了,可以像邓景文最上面的那样搭,椅子也能变高!”
建霖在一旁观察着景文不断放稳椅子的过程中,也一边尝试模仿着用间隔的方去垒高椅子,发现这个方法可行后,连忙招呼了一群小伙伴找了个空旷的地方开始行动。
在建霖的组织下,孩子们开始探索单一材料的间隔垒高方法,并用这个方法搭起了一座“高墙”。但是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好几次搭高又倒下的情况,即使最后把城墙搭高起来,可是最终这座高墙也没有屹立不倒,没有坚持到户外两小时结束就倒塌了。
孩子们有些苦恼,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仔细观看游戏过程中记录的照片和视频,探讨出了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1. 城墙反复倒塌搭不高是因为间隔摆放椅子时的距离不一致,有的太宽,有的太窄,导致上层的椅子放不稳。
2. 城墙变高以后,其中一张椅子歪掉了但是城墙不会倒塌,因为上层的椅子摆放整齐所以力量保持了平衡。
3. 高墙没有保持长时间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椅子摆放的不平整,导致椅子受力不均匀。
在发现问题后,我和孩子们进行了总结并讨论出了解决方案,在最新一次的户外搭建中,孩子们成功地搭建出了一座稳固的“高墙”。同时再次探索出了一种椅子正反搭高的方式。
03 /
围合的高塔
在把椅子变高的游戏中,孩子们累积了单一材料间隔垒高的经验技巧,在大型积木区的建构游戏中,孩子们开始了自由讨论和自主思考,想要改变椅子半围合的形式,尝试用小积木块围合成圆圈的基础上进行间隔垒高,他们计划搭建一座封闭式的高塔。
第一次尝试:围合及垒高
第二次尝试:
①自主延伸:缩小、扩大围合圈及垒高
②创新搭建:对称及垒高——机器人
04 /
架空的塔楼
架空是孩子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国传统古塔欣赏中习得的视觉经验,古塔的高耸让孩子们感到震撼,也同时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古塔建筑结构的观察和思考。
悦琳:为什么这些塔可以建的那么高?
洁宁:跟我们平时建城堡的方法好像不一样。
子睿:因为有柱子,每一层塔中间都有柱子!
书宁:塔中间是空的,好神奇!
于是,在班级的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跃跃欲试,开始尝试用自己发现的古塔的建筑建构特点进行新一轮的搭建。而区域材料相较于户外材料的体积是变小的,这也意味着搭建难度的上升,孩子们需要以更集中的注意力和更精巧的手部动作进行搭建,这极大的激起了孩子们的挑战欲望。
很快,孩子们就在模仿和探索中,成功获得了架空垒高的经验技巧。塔楼更是在反复的尝试中越搭越高。综合其他的搭建经验,孩子们还创新出了新的玩法。
垒高,作为建构游戏的基本技巧。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一直都是处在“习”和“得”的反复过程中。从初始经验的习得到经验内化后的提升,是孩子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次建构过程中获得的深度学习。孩子们垒高经验,从单一材料的封闭垒高到单一材料的间隔垒高再到多种技巧形式的综合垒高,体现的不仅是游戏技巧经验和水平的提升,更是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莫君婷、李逸(集团十二幼)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