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要注重过程评估,聚焦班级观察,关注保育与教育的过程质量,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为此,集团十四幼(建安新村幼儿园宝民分园)教研组持续跟进班级一个多月,通过对每班不少于半日的观察,了解各班级情况,评估教育教学现场,运用PBL模式的思维,建立下一阶段的教研方向,进而发展教研服务一线教学现场的立场。
01
聚焦班级观察,回归真实情景
班级是幼儿在园生活的载体,受疫情工作影响,幼儿上学的连续性缺失、教师事务工作的繁琐性等对班级管理造成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在执行园长李珊的带领下,构建教研小组,形成了以教学主任、教研员、教学干事以及级组长为核心的教研团队,教研组走进班级,围绕班级一日生活组织、师幼互动、混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教师教学组织、幼儿学习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从而分析在这一大背景的影响下,班级工作的稳定性及专业性,回归真实教育情景,诊断班级情况。
● 评估一日生活组织,关注环节的衔接与幼儿的生活照顾
班级一日生活的组织是所有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只有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流程和组织才能顺利实现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评估一日生活中,我们建立了三个主要维度的观测点,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安排、过渡环节的人员分工及安排、幼儿生活的保育与教育。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排上主要鉴于本学期有新教师的参入,想要评估新教师在实践中的一日生活安排的实际样态,分析各个环节时间、安排的适宜性。过渡环节是班级的“关节”部分,一旦不灵活转动,就会出现消极等待、安全事故的发生,过渡环节中教学渗透的开展是践行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发挥碎片化时间的价值。
● 关注自主区域活动,分析幼儿互动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自主区域活动是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在自主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教师、同伴进行多元的互动,在互动中分析幼儿发展的经验,辨析材料的价值与引导,观察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敏感性,在自主区域活动中,我们结合混龄教育的特色,重点关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与指导、材料的适宜性与科学性、混龄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学习等方面,同时也会基于与幼儿直接的互动来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和情况,捕捉教育契机,为教师观察提供示范引领。
● 分析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部分,通过观摩新老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计划的能力、活动组织的能力、语言的使用与表达能力、对幼儿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低混教育的渗透、师幼关系、思维逻辑等方面,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分析新老教师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指导。让教师成为幼儿的组织者、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突出教师专业的教育功能,发挥幼儿学习成长引路人的重要作用。
● 聚焦幼儿动作发展,评估科学户外体育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等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科学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作用。本环节主要关注教师是否能根据本班级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科学地设定运动目标,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幼儿使用体育器械等方面的情况,对幼儿的动作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估,确保幼儿科学地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活动满足幼儿的均衡发展。
走进班级、走进教师、走进幼儿,聚焦班级的观察,回归真实的情景。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以教师与幼儿为主体,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进行了全面、客观、真实的观察与评估。对班级的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对幼儿的发展状况、对混龄教育的实践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教研小组而言是丰厚的收获。
02
园本教研,确立教研共性思路
教研小组当天跟班观摩结束后,会依据PBL模式的教研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迅速对当天跟班的班级进行梳理,并对发现的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确立教研共性的思路。并对班级的亮点和优势进行汇总归档,交由教研员与教学干事编写成系统性的文档,作为园本教研成果,共享给各班级参考。
在针对问题展开研讨过程中,重点分析出所有班级的共性问题,如:各班区域材料投放目标与层次性不够明确的问题;晨会活动组织与设计目标不分层、内容不分层次的问题;谈话活动中教师语言不够凝练,引导性提问缺乏逻辑性的问题;基于以上的共性问题制定下一步教研的计划,进行专业的培训与研讨,攻克相关的共性问题。
教研小组也对各班级的个别问题,如:一日生活各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教师的分工站位不明确;师幼互动等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解决策略方案,着手解决非共性的问题。并对各班级的个别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激发教师思考,逐步引导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优化教师工作,提升教师意识,为后续班级的重点侧重建立基础。
03
技术支持,反馈班级个性问题
教研小组经过专业的研讨后,在跟班结束当天晚上,与班级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把制定的个性化解决策略方案给到班级,为班级提供技术支持。在本环节,首先班级的三位教师对班级的情况、幼儿的情况、个人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对专业的疑惑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如有教师提出关于幼儿积极性的问题,有教师提出区域材料更换的标准的问题等。
教研小组针对教师的问题与疑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充分肯定了各班教师对教研的落实及各位教师的亮点和优势,表扬教师们都勇于思考、善于发现自我的优缺点,感谢各班教师对园所对班级对幼儿尽心尽力的付出。随后教研小组详细地反馈了各班级的个性问题,提供各班级的个性化问题解决策略方案,与班级教师对方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解答了教师对方案与策略的疑惑,要求各班教师及时落实。
在为期一个多月PBL模式的教研实施活动中,通过聚焦班级的真实情景,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评估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关注自主区域活动、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评估科学户外体育活动。教研团小组有了丰富的收获,对教研活动也有了更深刻思考,对教育过程进行了评估,也对园本教研的实践进行了检验。同时也梳理出园本教研成果、教师的优秀经验、班级个性化问题,为教研小组制定教研计划奠定了基础,为制定更好更完善更适合本园的巡班机制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本次活动促进了教研小组与教师队伍的成长,提高了相互间协助能力,让我园的教研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教研并没有终点,我们用洗尽铅华以后的那一份真诚投入教研,在幼教事业中迈向更高的起点,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幼儿。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李定国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