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促进专业成长。集团二幼开展了本学期教师科学领域教研系列活动,组织教师们学习了优秀科学活动案例并交流讨论。
教研活动开展前,科学领域组组长李婷婷、郑美欣老师和教研室曾紫悦老师就活动内容和开展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确定了本学期科学领域组教研活动的计划。
第一场研讨活动首先分享了黄媛华老师的《观察池塘》、吕雅老师的《神奇的印刷术》两个活动案例。随后,曾紫悦老师分享了《促进学前儿童观察核心经验形成的支持性策略》。
活动:《观察池塘》
大自然蕴藏着很多奇妙的事物,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好素材,幼儿园的池塘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地方,也是绝佳的课程资源。池塘里的一切,荷叶、小鱼、乌龟充满了神秘与奇趣。
活动:《神奇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学习让老师们也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一起用双手触摸跨越千年的记忆,近距离接触古老科技的魅力,体验了古代科技——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经过千年的经验积累,不断优化和创新才谱写成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这是中国的骄傲。同时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案例《蘑菇》研讨
老师们就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要观察什么?进行了讨论。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蘑菇的气味、形状、颜色等等方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知识分享环节,老师们知道了引导幼儿观察也有许多方法,例如:特征观察法、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法。
第二场研讨活动分享了严梓豪老师的《大力投石器》、温依珊老师的《会吹气球的瓶子》两个活动案例。两位老师首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自评。随后所有老师动手操作了实验材料并开展了评课。
研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从活动目标的制定讨论到了重难点的设定、活动准备、活动流程、记录单的设计等,老师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分别从材料、记录单、问题的提问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实验的建议。
李婷婷老师关于《科学实验的组织与实施步骤》的分享,明确了科学活动实施我们需要注意四个关键点:“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实验过程的组织’,针对“实验记录单的设计”李婷婷老师以“蘑菇”为例,让老师们设计一份大班年龄段的观察记录。
邂逅科学,共同成长!此次教研,活动观摩学习、研讨交流,让上课的老师得到了锻炼,也让听课的教师收获满满,同时也促进了全园教师科学领域的教学能力提升。“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与创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编者注:以上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文|陈国敏
图|李婷婷 曾紫悦
编辑|梁海妍
审核|凌晓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