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宝安幼教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名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提升名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集团特组织名师参加5月6—7日由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生活?活动?经验 质量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深圳)》,共29位集团名师参加。
本次会议邀请的专家: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
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学青: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专题讲座
一、质量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聚焦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为什么要强调质量?
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提出了九条意见。这些意见仅仅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二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对幼儿成长的支持和促进,本质是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没有质量的教育背离教育的本质,也无法体现学前教育的价值。总体质量还不高的问题是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聚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环境中学习,用行动充实经验
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生活情境、生活事项、生活材料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来源和支撑。幼儿园课程是幼儿行动的过程,是幼儿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创设环境、丰富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1.完善办园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幼儿图书配备应达到规定要求。完善办园条件,保障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2.创设支持性环境
空间适宜、安全、友好、有自然元素和生命气息;
材料丰富,具有可选择性和层次性,基本材料和工具型材料搭配合理;
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可建构、可生发问题情境;
有交往和合作的机会;
有适当的启发和激励,能引发深入的活动;
幼儿有专注和投入的状态,有再次进入的意愿;
有综合性的活动,能引发多方面的经验。
3.让资源转化为经验
对幼儿来说,活动决定经验,材料又决定活动。因此,环境和材料等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资源是一个体系,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呈现,与幼儿年龄段相适应。资源只有进入活动过程中,与幼儿的需要相结合,与幼儿相互作用,才能真正产生发展的意义。
在生活中学习,整合多方面的经验
真正有效的学习一定是依据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创造丰富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真正获得新经验。
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教师要了解儿童发展及学习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教师清楚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并能有效地开展实践;要了解个体适宜性,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过程。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从活动到经验
张俊副教授从活动、经验、生活来讲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
生活:科学学习的大背景
活动:科学学习的途径
经验:科学学习的指向
正确把握“科学活动”的含义
“活动与上课有何不同?科学活动就是动手操作吗?科学活动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是教师科学教育中的疑惑。如何把握“科学活动”的含义,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是什么。活动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即幼儿主动的、有目的的参与。科学活动指向科学知识的获得,更指向科学思维方式的获得。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动手动脑的科学探究活动 、彼此交流的科学讨论活动、边玩边学的科学游戏活动、增长见识的科学阅读活动、润物无声的日常渗透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科学探究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注重随机性探究;中班幼儿以萌发问题意识为主;大班幼儿注重问题驱使的探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什么是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个人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反思
科学经验的特点:个人性、过程性、整合性
科学活动就是幼儿科学经验的载体。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经验为指向,关注具体的科学经验,个人的、差异性的学习经验,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以及经验的整体性。
回归生活的科学教育
西方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本应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教育不应与生活相脱离,在生活中可以遭遇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和动机,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实现“不知不觉”的成长。
三、生活与健康 活动与发展
生活的理想是健康地生存
顾荣芳教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健康?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比较。
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比较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教育,幼儿园课程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如何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呢?
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顾教授认为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是最本质的,是其他各领域教育与儿童生活教育的结合。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呢?教师应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评价三方面着手。
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与实践
课程游戏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路径,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呢?当前存在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不理解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首先,邱学青教授为在座的名师阐述了课程游戏化的内涵。课程游戏化使课程转变为游戏的性质或状态,赋予课程游戏的精神;让幼儿有事可做、学习怎样做事和熟悉所做的事情和过程以及在游戏化的、自主的、整合的活动中获取预备性的经验、实现经验的更新。
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课程游戏化呢?邱教授认为要从以下五点出发:
第一,浸润游戏精神,营造愉悦和谐氛围
第二,基于兴趣需要,激发儿童参与动机
第三,自由自主选择,唤起儿童高度投入
第四,有准备的环境,吸引儿童持续专注
第五,尊重平等对话,构建师幼和谐关系
最后,邱教授提出,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通过创建经验联结,整合促进经验生长。
邱教授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与实践》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有了深刻的理解。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会议现场
幼儿园质量的高低与幼儿教师息息相关。提高幼儿园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为幼教者,要紧紧地关注儿童,牢牢地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立足教育现场,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研究意识,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图文|凌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