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
–记常瑞芳教授“儿童观察”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增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提升教师对幼儿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山东省实验幼儿园(南校区)特邀请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瑞芳教授为教师们进行了《儿童观察及其应用》专题教研活动,幼儿园全体教师以及省实验幼儿园本园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第一部分 讲座分享
常教授说,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我是幼儿园教师”来的虽然很晚却非常有必要,她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幼师这个职业。同时,让幼儿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使命:拥有爱与责任,陪伴孩子的成长。
如何更好的去爱孩子,读懂孩子是爱的前提;如何读懂,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分析就是最好的方法。常瑞芳教授从观察法的基本知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什么、观察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全面细致地向老师们进行了讲授。
她特别提出,老师要每时每刻关注孩子,时刻准备着进行观察、记录,因为“跟孩子在一起,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给老师带来的惊喜,也是老师的职业幸福。
对于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常教授指出,通过观察,能发现儿童的独特性,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做事的思维方法与逻辑。让我们以儿童的视角看待事物,并能根据对儿童的观察,提供适宜的资源,促进儿童的发展。总之,观察是了解孩子的前提,也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依据。观察是接近孩子的原状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最让老师们困惑的是,到底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常教授借助案例分析的形式带着老师们进行学习。首先,观察什么?观察的不仅是幼儿的游戏行为,还包括儿童发展的四大部分,如动作技能的、认知的、社会性等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就餐、过渡环节等。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幼儿来说,他们也同样需要关注并进行观察。随后常教授给老师们提供了马丁在如厕环节的一份观察记录,引导老师们分析马丁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教育要点。
明确了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同样重要,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儿童传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祥录等六种观察方法。每一种观察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和价值,比如教师常用的实况祥录就包括定点持续观察以及连续定期观察。长期系统的观察,便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价值所在。
第二部分 案例解读
南园刘万萍老师提供了一篇“为什么有个梯子”的观察案例,常教授根据案例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观察案例的撰写以及如何进行案例分析的学习。在进行案例撰写时,常教授强调记录要详实、客观以及真实,平时要增加目的性观察案例的撰写。在分析案例时,首先要主次兼顾、主次分明。分析时先分析目标中制定的内容,再分析观察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和品质。其次分析是要有理有据。教师分析时要找到理论依据进行支撑,可以根据观察目标查阅《指南》等相关资料。有据就要提取和回放案例中孩子的典型表现。
第三部分 实地研讨
常教授还走进幼儿活动室,现场指导孩子们的区域活动,并进行现场的观察和记录。
活动最后,常教授鼓励老师们要多观察、多记录,同时要多阅读相关资料,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期待教师在观察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整个研讨活动从中午开始,后勤的任贵兰老师、保健大夫及伙房老师都到班级值午睡,实地研讨后,老师们下午下班后又集合到会议室,就如何评价和分析进行研讨。整个研讨活动虽然时间很长,但常教授为了更好地和老师互动,一直坚持站着和老师们沟通。
这次活动,常教授的专业水平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深深感动着老师们,老师们也在认真的聆听和现场互动中收获着专业的成长。相信,通过学习,老师们会真正落实读懂孩子,在观察中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
文字:王广兰
编辑:李丽萍
摄影:王 芸
润泽生命 | 教育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