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故事 –
奇 “石”妙 想
好“食”多“磨”
一方石磨,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一捧豆子,体验研磨豆浆的乐趣,
亲身体验,探寻劳动的快乐,
实际操作,感受豆豆,
如何变成香醇的豆浆,
源于自然,乐于生活,
跟随孩子们的脚步踏上课程之旅……
新学期伊始,围绕着班级角色区早餐店的开展,孩子们围绕豆浆的话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豆浆是米白色的,有甜甜的味道。美味豆浆它是怎么制作的呢?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激烈讨论。
“我知道,我知道!妈妈每天都用豆浆机给我做豆浆!”
“还有豆浆粉,可以直接冲泡!”
“有种大石头也可以磨出豆浆!”
“我见过,晋商博物馆里就有!”
“它可以转来转去,我也见过!”
“它还可以推呢!我玩过很好玩!”
据此,我们开展了关于石磨坊的探索,孩子们围绕“如何制作一杯好喝的石磨豆浆”开展探秘之旅。
孩子们围着石磨看一看、摸一摸、转一转,发现了很多石磨的秘密。
“我观察到石磨是两块圆圆的石头组成的。”
“我摸到了两个圆盘的中间还有一条线,像牙齿一样。”
“石磨转起来要用好大的力气啊,我怎么转不动呢?”
“我看到石磨上面还有一个洞,像一只眼睛一样。”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翻开石磨,发现上层石磨中间有一块凸起的铁柱,将铁柱插入下层石磨的洞中并摇动摇杆,石磨就可以转起来!
瞧,我们把观察到的石磨画下来啦!
初识石磨后,孩子们的兴趣愈发高涨,他们从家里带来各种可以磨的五谷杂粮。石磨有了“新朋友”,石磨坊变得“热闹”起来啦!小小的一方磨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带着这份好奇,我们开启了一场和石磨的趣味互动。
磨豆浆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需要把豆子洗干净。”
“妈妈总是会在睡觉之前把豆子泡在水里,早上起来用。”
“我家有一本《七只鼹鼠磨豆浆》,就是说怎么做豆浆的,妈妈给我讲过。”
于是,大家一起欣赏了林柯小朋友带来的故事《七只鼹鼠磨豆浆》,通过观看绘本知道了做豆浆的步骤。
快看,他们正在分工合作,有的加豆子、有的加水、有的推磨,忙的不亦乐乎。磨着磨着,白色的液体带着气泡从石磨中间流了下来……
虽然每天玩得很开心,但是磨豆浆之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磨失败
大家兴奋地推着石磨转了很久,却只有少量豆浆流出来,孩子们开始疑惑。
“石磨里流出了白白的牛奶。”
“可是为什么豆浆流得很少?”
“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加点水?”
“可是加了水,豆浆就没颜色了!”
好“食”多“磨”
于是又引发了一场科学小实验。
我们的猜测:
猜测一:要放一勺豆子,加一勺水
猜测二:要放一勺豆子,加两勺水
我们的发现:
到底要加多少水才能制作出美味豆浆呢?通过实验,我们最终得出:一勺豆子加三勺水是最适合的。
“纱”里淘“精”
“老师,我们的豆浆磨好啦!可以放锅里煮了吗?”
“还不行哦,豆浆里面还有豆渣,需要将豆渣过滤出来。”
“用什么工具才可以将豆渣弄出来呢?”
孩子们找来了漏勺、纱布、过滤网等工具,并逐一尝试。
在使用不同工具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用漏勺和过滤网会有很多豆浆渗不下去,但是用纱布就能把豆浆挤出来。
磨出来的石磨豆浆该如何处理呢?孩子们提出了“卖豆浆”的游戏建议。
“我们可以在石磨坊开个豆浆店。”
于是,在小朋友们的呼声中,石磨坊里掀起了“店铺招租”的热潮……每个小朋友都想来这里开店,但是光靠一个人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哪些工作人员呢?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开展讨论,并进行梳理。
自主游戏时间,随着服务员的招呼,石磨坊里人气暴涨。他们分工合作,女孩子负责装杯和招揽客人,力气大的男孩子配合着用石磨磨豆子,一勺豆子、三勺水……豆浆店的火爆,更激发起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
孩子们在本次活动实施中通过不断猜想、实践、操作、分享和反思等过程,感受和体验豆浆的制作,习得有关豆浆制作的操作经验,对制作豆浆的原材料和步骤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传统手工艺的程序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手艺传承方面播下微小火种。每一条线索的迸发不仅仅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经验提升,也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无限潜力。
虽然豆浆的故事落下帷幕,但孩子们对于未知的探索仍在继续……
文案|中一班
编辑|郑 琳
责编 | 段宁莎
监制 | 张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