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来访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所往往也十分重视环境创设,为了进一步挖掘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潜在价值,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念与能力,针对学区成员园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的困惑,第四学区中心园邀请广东省学龄前教育研究院院长罗良斌到学区成员园东埔幼儿园、田东幼儿园、竞智幼儿园实地参访,共议环境。
现场对话
在参访过程中,园所负责人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境文化建设的困境。专家带着教研团队针对参访教育现场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的决议。
参访团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1.重视环境的整体规划;
2.不同的幼儿园在规划和设计区域环境时都要基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资源及现实条件进行;
3.区域主题设计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的;
4.增强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
5.在区域材料的提供上,注重增加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为幼儿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实地教研
罗院长与第四学区核心教研团队做实地教研时强调,美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应该经常反思给孩子做的审美教育。区域环境作为幼儿游戏与学习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兼具审美教育的功能,是以支持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与直接的行动参与为根本职责的,这决定了区域环境不应是供幼儿被动欣赏的对象。教师应该以环境创设为契机,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理解环境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中心园法人园长邱志华与现场教师进行教研时提出:我们要思考环境创设是为了什么?创设的环境儿童喜欢吗?能发展儿童的哪些能力呢?一切基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让儿童能够在学习生活的环境中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发展。为幼儿打造无边界环境、开放的环境,这也是对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权利的保障。第四学区教师们能潜心学习,不断突破自己做出全新尝试,遇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只有我们用心对待,才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这也正是第四学区教育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四学区在园所与园所之间建立联系,
融入学区实践活动,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持续、深入地探索学区化治理的模式,
构建行之有效的学区治理路径,
成为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
学区化治理的应有之举。
第四学区的每一位老师将继续乘风破浪,
从理论到实践,
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图文|IESK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