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尤其是在儿童时期,仍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他必须从自然中获得发展身体与精神的能力。”他们是见过小河的,但一定没有感受过捕抓小鱼的紧张;他们也一定见过果树的,却未曾亲自照顾过这些果树。这种童年下的孩子,还如何称得上是有趣的童年呢?又如何在草坪上嬉戏奔跑呢?让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亲近大地,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无锡市鸿山实验幼儿园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树、有花、有草……更有与大树连成一体的大型树屋让孩子们钻爬的天然游乐场。
常青树和落叶树
户外活动时大二班的小朋友正在树屋游戏,哲哲若有所思的走过来问:“老师,为什么这棵树有叶子,另外一棵光秃秃的啊?”
老师:“它们的生长特性不同。”
涵涵:“我知道我知道,到了冬天树叶就会掉。”
哲哲:“可是我看到幼儿园里很多树也有叶子呀?”
老师:“树有分常青树和落叶树”
为什么有的树只剩下树干了呢?有的树还是挂满了绿色的叶子呢?常青树、落叶树又是什么意思呢?孩子们带着疑问来寻求老师的帮助了,于是我们展开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集体活动。
孩子们了解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各自特征,纷纷表示要去校园里找一找、数一数。
讨论统计方法
蔡蔡自告奋勇的说到:“老师,我来数我来数,我都会数到100了。”
老师:“那我们该怎么数?从哪里开始数?需要带些什么工具呢?”
航航:“我们要带笔和纸去,要记下来”。
子晴:“学校很大的,我们一组一组去吧”。
老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学校的地图,我们可以先把地方分一分”。
于是我们把学校分成两大块请来了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属于我们的地盘也分成了四小块,小朋友们分成了四组同时出发去数树。
场地分好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萱萱:“先数高的、再数矮的。”
涵涵::“也可以先数有叶子的,再数没叶子的。”他们讨论着商量着,诉说着各自的方法。
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开始了树的统计,没一会花园和菜地的小朋友挥着手里的统计表向我们走来,不过旱溪的小朋友们好像遇到了困难。
蔡蔡:“我数到了38棵”。
凡凡:“我怎么数到了41棵呢,我再去数一数”。
哲哲:“什么情况,我数了40棵”。
几个孩子数的数字对不上了,这可急坏了他们。
老师:“我们能不能找什么东西来做标记呢?不然这里的树实在太多了。”
哲哲:“数过的树我们给它放张纸”。说完就行动,上楼拿了两种颜色的小彩纸,一棵一棵树放过去,可是风一吹纸就开始“跑”了。
老师:“纸太轻了,我们想想有没有重一点的东西”。
这时正看到其他班的小朋友拿着呼啦圈玩,有大的有小的,孩子们提议要不就拿呼啦圈试试。于是在一番讨论下我们觉得小的呼啦圈挂在常青树上大的可以挂在落叶树上,挂完后小朋友们就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呼啦圈就知道有几棵树了。
第二次统计
商量完孩子们就去拿呼啦圈了,几个人在果园里开始给大树挂上呼啦圈,隐隐听见他们的声音:“这棵已经有呼啦圈了,怎么还挂上去,快拿走一个”。
蔡蔡:“我手里的呼啦圈都挂完了,不够我再去拿一点”。
凡凡:“老师,我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有呼啦圈了”。
老师:“好的,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要,要仔细一些哦”。一圈检查后孩子们将哗啦圈一个个拿下来放在一起开始数起来了,12345……大的呼啦圈有20个,小的呼啦圈有22个。因此,孩子们得出结论:果园里常青树有22棵,落叶树有20棵,一共有42棵树。
孩子们通过努力攻克了最有难度的果园后将几个区域的树统计整理了一下(能干的哲哲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帮助大家统计除了树的数量):幼儿园常青树有123棵,落叶树有186棵。
孩子们对树的兴趣越来越高,正巧幼儿园为大树做了树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大二班的小朋友。
挂树牌
拿到树牌的孩子们也是一筹莫展,不认识这些树怎么办呢?挂在树的哪里?几位认识字的小朋友自告奋勇要来挂树牌,他们将一样的树牌进行的整理、分类。
小朋友们首先提出要分组进行,我们拿出了幼儿园的地图进行划分,将有树的区域划分了7个小区域分别由七组小朋友负责。
小朋友们先进行了实地考察,蔡蔡说:“我们可以挂在这些矮的树枝上。”萌萌说:“我们要挂的下面一点,不然都看不到。”这时哲哲提出:“这个没有树枝的光秃秃的怎么办?”子晴:“接的长一点?”几个孩子拿着白色轧带尝试了一下,发现不行。于是我们又去资料室找了其他材料(铁丝),我们把一根一根的短铁丝连接起来变成了长铁丝,在大家的努力下没有树枝的大树上也轻松的挂上了树牌。
问题解决后孩子们就和老师们一起合作开始给幼儿园里的树挂树牌了。在挂树牌的同时孩子们也在不断地了解树的名字和特征。同组小朋友分工明确,有的合作挂树牌,有的记录树的名字和特征,非常的投入认真。
幼儿园里的树
记录后也是积极的给同伴展示介绍着这些树的叶子、花朵等特征。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大树的变化,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树有了更多的了解,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石榴树,子晴高兴的说:“这一排石榴有7棵,我刚刚数了一下的。”我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凡凡也说:“我在旱溪那里也看到石榴树了,我们也去数数吧。”
孩子们对树有了一些了解后对树的数量和种类也很好奇,于是我们七组小朋友再次出发,数一数各自区域里有哪些树、有几棵。对树有了一些了解再加上有了树牌的帮助孩子们在数树时非常的得心应手,很快一张张稚嫩却充满智慧的统计表就呈现出来了。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实践等获得了不少收获。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在这些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大树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会了统计、合作意识也更强了、同时也有了主动的问题解决意识……,孩子们有收获,在园所树木统计结果出来时,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文字:王燕茗
照片:鸿山园大二班
编辑: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