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是被偏爱的季节,携一缕春的温暖和夏的芬芳,播下绿色的希望,感悟生命的可贵,收获丰收的快乐。春末初夏之际无锡市鸿山实验幼儿园大七班的老师和孩子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大家一起讨论自己收集到的种子、收集种子、记录问题和答案,最后在种植中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1.讨论
种植中需要哪些材料?身边的哪些种子可以种植?我们展开了讨论。
接下来,我们开始回家找种子,我们发现很多东西都可以种。
2.种植蔬菜
任务一:
①问题记录,记录答案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画一画自己的问题,将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法也画一下。
②多种渠道获得答案
不懂的问题就请教。请教谁呢?
工具在哪里?我来找一找。
终于可以种一种了。
每个孩子都有关于种子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利用身边收集到的各种种子进行对比和猜测,并将种植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解决,在动手、探索、记录中感受种植的快乐。
经过讨论,我们设计了植物记录表,一起来投票看看谁的植物记录表最好。
记录表上记一记,一起来看看植物发生的变化,比比谁的植物长得快。
在每个孩子用心照顾小种子一段时间后,小种子发芽了,为了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孩子制作记录表的方式记录下“小生命”的变化。疫情结束后孩子们将记录表带到学校进行了投票,并将自己满意的记录表进行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植物长高了,长“胖”了,在比一比中孩子们惊叹于植物的神奇。
孩子们在一次讨论中发现自己和同伴的种子是一样的,但是生长情况却不一样,于是我们展开了“调查”,发现有的是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的,有的是放在室内比较暗的茶几上的,那阳光是不是也会对植物的生长有关系呢?于是我们到教室里开始了实验。
准备材料:种子、玻璃瓶、水、纸箱
实验假设:植物需要阳光吗?
实验结论:植物需要阳光才能更快的生长
实验步骤:
1.找两个玻璃瓶,在每个瓶子里放置适量的水,并做上标记:光明和黑暗,瓶子里放一些不同的种子。
2.把“黑暗”瓶子放在纸盒里,确保没有光照。把“光明”瓶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并注意及时浇水。
3.一星期后对比发芽情况:阳光下的种子很快发芽,并且长出了好几片绿绿的叶子。在盒子里没有照到阳光的种子才冒出来一点点嫩芽。
4.很有趣的是,实验结束后“黑暗”瓶子暴露在阳光下,种子在不到24小时内就发芽了。孩子初步认识到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你的种子除了可以种,可以食用吗?种子长大后也可以吃吗?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品尝一下吧。
种子除了可以种植,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味又有营养丰富的食物。尝一尝是不是特别美味呢?孩子们亲子制作,收获美食,感受到了喜悦,感受自己那份属于自己小小的成就感。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亲”自然,“趣”种植让孩子自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体验劳动的乐趣。
文字:章丽萍
照片:鸿山园大七班
编辑:毛新奇
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