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午餐时:
“梦瑶,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挑芝麻。”
“为什么要把这香香的芝麻挑出来呢?”
“我不喜欢吃这个东西。”说着拿起勺子把饭里的黑芝麻一个一个的挑出来。旁边的涵熙也喃喃自语地说:“我也不喜欢吃这个,它像一个个小蚂蚁。”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今年刚接手小班,在孩子们的午餐环节,时常发现幼儿的餐盘里会剩下“黑木耳”“黑芝麻”等食物。于是,在平时的进餐环节,关注到孩子们的挑食情况,发现孩子对于“黑米粥”“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的食物,普遍存在“剩余的情况”。借此契机,我们决定和孩子一起走进“黑黑”的世界,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中了解“黑黑”的知识,探究“黑黑”的奥秘,逐步喜欢上黑色食物并爱吃黑色食物。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对孩子提出吃黑黑的食物的思考。我们以一张图、一条路的研修工具厘清该课程所具备的价值,甄选素材、资源,预设推进路径。
在生成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了吃过的黑黑食物。孩子们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同伴介绍着自己所认识的“黑黑”,还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观察、讨论活动多感官的体验进一步感知“黑黑”。
最后,还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寻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黑色食物?
在生活中黑色食物是非常常见的,以谈话的形式唤起幼儿已有经验。通过实物认知、同伴交谈,知道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黑黑,对常见的黑色食物有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清楚的知道幼儿在本阶段对黑色食物所拥有的经验和喜好程度,为下一阶段“黑黑”课程的推进做好铺垫。
原来生活当中黑色的食物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在家中、超市、等地方寻找黑黑的食物。
家庭活动、社区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支持他们走进社区,真正去探索寻找“黑黑”,获得更多关于黑色食物的直接经验,并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家长和孩子们通过亲子沟通交流、书本阅读及网络搜索查询等形式了解有关“黑黑”食物的秘密。
(1)黑色食物里面富含很多营养,小朋友吃了以后可以让身体棒棒哒!
(2)黑色食物可以让我们的头发黑黑的很漂亮。
(3)爷爷奶奶吃了黑色食物可以老的慢一点。
(4)黑色食物可以促进小朋友肠胃消化和吸收。
现在孩子们对黑黑食物的营养有所了解后,他们对黑色食物也有了期待。那么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黑色美食吧!
1
黑豆浆
怎样让黑黑的豆子变成豆浆呢?
对于我的疑问,小朋友们“脑洞大开”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旭旭说:“加水冲一冲。”
莘莘说:“我妈妈倒点奶粉,用热水冲一冲。”
芯芯说:“我看见奶奶用“呜呜”的机器打出来的。”
豆浆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搜罗了三种做豆浆的方法:
第一种:豆浆机打豆浆
第二种:破壁机打豆浆
第三种:石磨磨豆浆
根据小班的幼儿的年龄段与现有工具的搜集中,我们选取了用豆浆机打黑豆浆的方法。
食材准备:黑豆、白糖、水
工具准备:豆浆机
怎样来打豆浆?
煜煜说:将豆子放机器里里,用水搅一搅就可以了。
国豪说:豆子里面有坏的,我们要先挑出来。
邓予说:这个豆子有点脏脏的,我们要洗一洗。
在孩子们相互的经验碰撞和老师参与的梳理后,孩子们齐上阵,开始制作美味的黑豆浆啦!
做豆浆的过程:洗黑豆——泡黑豆——再次清洗黑豆——做黑豆浆——放白糖
品尝黑豆浆
2
黑芝麻糊
材料准备:黑芝麻糊、热水
工具:碗、勺子
方法:搅拌
品尝黑芝麻糊
(1)家中品尝“黑黑”美食
(2)幼儿园分享“黑黑”美食
本次活动起源于生活,以孩子不爱吃的黑色食物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黑色食物的了解,并不再排斥黑色食物,同时对原本不喜欢的其它食物也愿意品尝,及时纠正了孩子挑食的习惯。
文字:陆燕华
照片:鸿山园小一班
编辑: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