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三叉戟
——成为女儿最信赖的朋友
我们曾认真想过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从她还在娘胎里便开始计划。我们希望她是开心的,充满安全感的,能多探索学到知识的,以及打好特质和品格基础的。而她爸爸,更希望她从小就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以终为始,回到我们的育儿日常。
我和孩子爸爸属于只有周末陪娃的类型,但正因为两人都是非全职爹妈,我们更重视在一起短暂的三人小时光。所以若要正儿八经谈及育儿,我想我会结合我们的育儿理念开始。
一、把亲子时光当成是共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种负担或任务。
孩子周末我们是给报兴趣课的,从户外的马术、网球到室内的钢琴、芭蕾,课业不轻。但作为佛系父母届的一员,我们始终认为孩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格才是她终生的发展目标,故而学也学得佛系,尽可能确保她的出席,要求她上课期间集中注意力,但不会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家长周末的时间也基本围绕孩子上课转,在陪伴她上课的一两个小时,我们会同步完成自己的阅读、运动和网课计划,这样双方都过得很满足,情绪自然愉悦。我深信父母稳定的情绪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而父母以身作则的行为同样是一种正向影响。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保持成长同样也是积极影响孩子很重要的一点.
二、趁着课业还不繁重,尽可能多带她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周末我们偶尔也会逃课,带着她在包邮区闲晃。大自然是让人保持纯真最好的媒介,当你置身于大自然中,听风吹、鸟鸣、树叶响,看碧蓝的天、清澈的水、慢下来的人群,让她体会到广阔和生命力。每年我们也会专程休假带她去更远的城市,去看那儿的风土人情,陌生的语言,陌生的街道,一起留下所及之处的照片。每每翻起照片时我问她,还记得在这个城市发生的故事吗?她会记得她在酒店喂孔雀,在夜晚的动物园里看到动物睡觉,在若草山喂小鹿,海洋馆里的海豚表演…当我们告诉她更多趣事时,无形中又在唤起我们共同的美好时光。每一段经历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模糊,但那种当下的快乐是会存放进生长因子里的,她记着父母的陪伴,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她的眼界由此更宽,更大,并且始于足下。
三、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她探索更多的未知。
对于游戏我们会有一种默契和开放的态度。我们带着她一起解锁我们童年时代的《超级玛丽》,她在游戏里观察很仔细,常常指挥我和她爸爸,爸爸你该怎么怎么样,妈妈你该怎么怎么样,叮嘱我们“不要贪吃,闯关是重点”。我们也会经常玩各类PK游戏,比如成语PK,英文单词PK,更早的时候我们还PK英文儿歌。我属于比较词穷的妈妈,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常常相望无言,但我会给她读绘本,很多很多的绘本。那段期间家里书架突然间被填满,凡是获过奖的儿童绘本被我尽数搬回了家。就这样,孩子的语言启蒙也算是比较早了。加上平日里爷爷奶奶关注教学,她现在会念的诗词比我多多了。今年春游的时候她看着柳树摇曳,脱口而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老母亲一个激动啊,回家也暗自去背诵了下(不能落后太多)。她也常常把幼儿园学会的游戏带回来教我们玩,“木头人”、“大灰狼”……假装自己啥也不会满足她当小老师的欲望就好,教学相长,会教对她来讲就是一种成长呢。
四、学会借力,挖掘好玩有趣的学习APP。
已经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学习早已经摆脱了教室这个固定场所。推荐下我们常常用的两个APP———《凯叔讲故事》和《斑马学习》。她在凯叔里学会了声律启蒙,也听完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在斑马里学着逻辑思维和语文。这些影音作品有趣得很,很多小朋友都会喜欢的。另外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很给力,在确保孩子劳逸结合的日常上花了很多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周末爹妈能“佛系”的原因之一啦。
总之,每每周末小结的时候就会感慨这份愉悦和充实,娃近期还用了一个不太贴切但也许是最能表达她感受的一句话来形容:“妈妈,我们只能每周末才能在一起,真的很像牛郎织女啊。”感谢我的孩子,这种迫切要一起过周末的心情,也常常温暖着平日里被工作麻痹的自己。
树立好家风 传承好家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虽然小朋友在幼儿园每天都老师陪伴教育,但是很多好习惯的形成还是要靠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就此,简单分享几点:
1、讲礼貌,讲文明 从小和她说,要主动叫人,不管是认识的同学的家长还是偶尔在电梯里遇到的不太熟悉的邻居或者快递外卖叔叔阿姨,也是主动打招呼,也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练就了胆子,同时告诉她,要尊重每一个人和你点头微笑之人。
2、自己的事情自己尽力去做,如果超过能力范围,可以寻找帮助。做任何事情要有规划,有计划去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杜绝拖拉坏习惯。
3、家长尽力参与孩子的学习玩乐,比如搭积木,家长角色就是与孩子一样,融入其中,共同完成,寓教于乐,孩子在看绘本,家长也坐在旁边一同看书,而不是直接和她说,该看书了。
4、独立人格养成,慢慢形成自己的喜好,了解自己的内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三观需要初步建立。
5、睡前谈心 10分钟 ,家长可以睡觉前和孩子谈谈心,问问幼儿园生活,问问她和同学相处的小故事,任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都希望她可以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6、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所以也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素质。在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这些小事情方便也要注意。父亲和母亲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教育孩子不能只靠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家风对孩子很重要!
科学陪伴孩子成长
时间好快呀,一转眼涵睿已经是大五班的小朋友了,其中的变化是显著的,作为家长,我不要求孩子什么都行,但一定要培养他对事情感兴趣,我也希望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小心得”:
培养他简单的自理能力,在孩子上学之前,我就让他慢慢学会穿简单的衣服,袜子,鞋子;自己吃饭,自己刷牙洗脸,如果他说"我自己穿,我自己吃,我自己做”那就更应该让他尝试,如果他不是很情愿,你可以用愉快的方式让他感兴趣,虽然他可能把衣服穿的滑稽,或者说饭吃的满桌都是,鞋子穿反,作为父母都不应该笑话,反而应该说“你真棒”要鼓励他,让他学习,否则难以长大。
培养他的阅读能力,从他小时候我就开始有意无意的讲故事给他听。虽然很多时候他不太明白,但是拉直了小脑袋听的津津有味,我就知道他有了兴趣,慢慢长大之后我就挑些生动的富有道理的故事,儿歌,成语故事,三字经等给他听。让他用小脑子思考,回答简单的问题,或概括的叙述下故事情节,在激发他的想象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记忆力,培养了兴趣。
培养他学会感恩,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父母必须先要给孩子做个榜样,先要做到自己是个感恩的人,也有好多父母说孩子不知道感恩,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感恩?我们想过没有,别说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却不知道报答我们,心里有不好的感受,孩子这样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教育好孩子。作为父母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感恩,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潜意识的影响到孩子,同时经常和孩子沟通,讲道理,并通过故事教育孩子。
培养他的信心,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大人的做法来衡量比较,怪他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好,哪怕一点点的小事都要力求他完美,这样反而打击了他幼小的心灵,让他对什么都没有信心,觉得都做不好,要得到批评。我们应该适当的表扬,再指出哪里的不足,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让他不害怕,更自信满满。
以上是我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心得,当然也许不是很好,不是很到位,希望能和更多的爸爸妈妈交流,学到更好的育儿经验。把我们的小宝贝们教的更好、更懂事、更健康。
文字撰写:大五班
卜一末家长
徐予姝家长
张涵睿家长
图文编辑:孙薇薇
审核人:俞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