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第一次当父母,我跟孩子爸爸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写一些育儿的感受,也作为育儿过程中的阶段小结。邹承轩小朋友从出生以来就体现出了高需求宝宝的一面。高需求宝宝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爱与耐心,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保护他们的安全感。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状态和活力都会令我们吃惊。我喜欢看育儿方面的书籍,是吸取育儿方面的知识,也是为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平静地接受孩子的成长规律。
邹承轩今年4岁,跟妈妈群里一些牛蛙比起来,显得尤其平平无奇甚至在某些方面着实有些落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发展规律,作为家长,尤其不能盲目攀比。由于我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被大人们比较着长大,所以我十分不愿意让我的孩子也处于无止境的攀比中。在我的眼里,邹承轩可爱善良,性格开朗,善于工科思维和逻辑思维,特别是入园以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行动力也提升很多。在我的育儿观念里,有几点特别重要:
首先,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不听话”之类。4岁的小朋友,他精力充沛,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喜欢说“我就要”,“我不”。。。。。。我也经常会觉得头痛,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会这么倔强,这么“不听话”?在我家,有硬碰硬来对付孩子的,也有温柔一刀来对付孩子的,往往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更能接受。比如,邹承轩有次看了一集《超级飞侠》,他还想再看一集,把遥控器藏了起来,他觉得这样大人就没法关电视了。爷爷过来从他手里抢走了遥控器并且不顾孩子的请求关掉了电视,责备孩子不听话,孩子反而哭闹得更厉害了。我先去安抚了孩子的情绪,我问他为什么还想再看一集呢?他说想看看他们是怎么救援的。我说你可以再看一集,但是我们要约定好,这是最后一集,看完你要自己去关掉电视。也许老人会觉得妈妈太溺爱孩子了,什么都顺着他,以后孩子肯定不学好。我觉得比起用暴力给孩子立规矩,给孩子一点尊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反而更容易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
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可能是有原因的。前几天早上去幼儿园前,孩子跟我说:“妈妈,我要穿里面有拉链的衣服,外面也有拉链的衣服。” 并且不肯穿身上这件套头的衣服。这时候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爷爷开始催促孩子快点,孩子不情不愿地去了幼儿园。晚上洗澡的时候,我跟邹承轩聊天,我问为什么要穿里面有拉链外面也有拉链的衣服呢?其实我一开始以为是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有,他也想要一件。孩子告诉我:“妈妈,老师教我们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如果是有拉链的衣服,我就可以自己脱衣服了,不用老师来帮我脱衣服了。” 原来是这样啊,这个小朋友开始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了,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满足他这个要求。
其次,鸡娃要适度,更要讲究方法。说到鸡娃方法,我没啥经验,主要是我认为孩子在小班先培养学习兴趣就好了。至于谁谁谁家孩子能写字了,谁谁谁家的孩子能说流利的英语了,谁谁谁家的孩子画画可好看了。。。牛娃到处有,奈何不在我们家。几个月前,我带邹承轩小朋友去上英语线下课试听,刚走到教室门口,他就死活不肯进去,说只要去幼儿园上学就好了,不要学英语。好嘛,强迫进去了又哭闹着跑出来了。线下不爱上,搞线上试听,好家伙,坐都坐不住,娃跑了,留下外教在空中凌乱,爸爸无奈跟外教聊了一节课。英语不爱上,绘画好玩,送孩子去试听!万万没想到,一到教室又抗拒着逃出去了。。。也许是孩子被逼急了,本来还挺喜欢的某个线上AI英语,也不学不跟读了。我反思了一下,是否是我自己太急躁了,孩子现在需要的是培养兴趣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学到什么。我现在给孩子选择了比较初级的启蒙英语,英文动画和英文儿歌结合,减少了难度,孩子学起来轻松,也比较能坚持。刚开始的时候,我跟他说坚持学习五天,动画里的这个小动物就会给你送一份礼物,当然,这个礼物是我自己送的,不过孩子收到礼物的时候特别开心,学起来也更带劲。现在每天都坚持学习打开,一方面可以收到礼物,另一方面他觉得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每天都要去幼儿园上学一样。
要求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应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还是以孩子学英语为例子,除了跟他一起学,我还会故意假装不懂,请他教我,他就会认真的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意思,说我读得不对,应该怎样读。
(老师说要做个小动物,孩子说刚学了BEE,那就做个BEE吧~)
(学以致用,孩子刚学会的就用上了,他说他喜欢呱呱,呱呱会唱ABC的英文歌,呱呱是鹦鹉,爱吃毛毛虫,哦,他的家在加拿大呢~)
最后,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上周,带孩子去了一家体验中心。孩子看到了鸡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鸡,他好奇的问我:“我们吃的鸡蛋可以孵出小鸡吗?” 我跟孩子解释,不是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哦,需要受精鸡蛋才可以呢。没想到孩子来一句:“就像我在妈妈肚子里第一个月的时候一样,不过我有脐带,小鸡没有。。。。。。”哈哈,这个小朋友思维还挺活跃,能联想到我给他讲的绘本《我们的身体》里小宝宝的诞生,真的很棒。
(认真观察小鸡的小朋友)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这里,我觉得归纳为“了解孩子”比较合适。孩子出生到6岁,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给男孩子尊重和耐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毕竟,路还长,还没到辅导作业的时候。。。。。。
需要牢记如果我们是很好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变成很差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很好的表率。
文字撰写:小五班 邹承轩家长
图文编辑:潘纹
审核人:俞方笛
扫码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古韵新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