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小时候,父母在教育我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学习,不也把我们教育得很好吗?我们现在做家长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下面这张图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我们先来做一道逻辑推理题:
-
第1个条件:我们的父母没有学习,不管我们,但我们很不错。
-
第2个条件:我们作为父母,现在管了孩子这么多,孩子还有问题。
-
第3个条件:“管”肯定比“不管”好!
综合这三个条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管错了!
“管”一定要比“不管”强,如果“管”了还不如“不管”,那只能说明你管错了。你为什么会管错了呢?你接受过家长教育吗?你的想法、方法和价值观都正确吗?如果不正确的话,你管的方法一定是错的,那还不如不管。如果不管,最起码孩子可以自由成长,你管错了,给孩子输入的都是错误信息,孩子反而更差。
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一句话: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到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我们用一棵来打个比方,分析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一棵成熟的树分为五部分:根、干、枝、叶、果。
根深、干粗、枝繁、叶茂的树才能果硕。
树干代表家庭教育。树干是唯一的,树干中养分的输送是单向的,同样家庭教育的过程也是不可逆的。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原生家庭,我们的营养是通过家庭教育输送到树枝树叶的,所以家庭教育是基础,这个基础是可见的,现在全社会都很重视这个基础。
我们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树枝。一棵树有许多树枝,我们一生当中要去很多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可能还会转学,所以一棵树的枝代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让我们获取很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
叶代表社会教育。我们绝大部分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学到的,这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叶,让我们这棵树更加丰富多彩。
果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人要有成就,要得到幸福,一定源于根深干粗,枝繁叶茂。
家长教育是根,它是所有孩子的根源,这是地下部分,是看不到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所以,孩子要有成就,家长教育是基础,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才可能培养出各方面都有成就的孩子。
《论语·尧曰》中有一句话,叫“不教而杀谓之虐”,意思是说,不对民众进行教化就以他们表现不好而加以屠杀,这等于是虐杀他们。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同样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发号施令的人并没有告诉执行者应该如何去做,就认为他们做得不好,这对执行者来说是一种心理残害。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你的老板要你写一个报告,要求下个礼拜一交给他,你会做吗?你一定会做,因为老板有权力啊,你做好了就会有奖金,有升职的机会,做不好他可能要给你穿小鞋,你甚至会下岗。所以你很努力很认真地写这个报告,用了一个礼拜时间加班加点查资料,礼拜一交到老板的办公室,如果老板看了一眼就把报告扔回去,说:“写的什么狗屁东西,你回去重写!”这时你是什么感受?你是不是觉得是被虐待了?但是老板领导有权利,你只好忍了,说:“我回去重做,对不起。”但是你心里一点会骂他:狗屁领导,你又没有告诉我怎么做,我努力了一个礼拜,你还这样收拾我。老板可以虐待你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是时间长了你一定会想到要反抗,决定跳槽了。
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也是这样子的。
家长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力,孩子越小这种权力就越大,这叫生杀大权。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什么会每天围着你转?因为孩子知道如果离开你他就没吃没穿的,就会死,你给他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你的权力越来越小,直到青春期,孩子发现你没什么权力了,就会把前些年的怨恨全部发泄出来,就像忍无可忍的员工一样,把报告扔在你脸上,“我不干了,我上网去,我早恋去,我离家出走去,我不上学了……”,这就是对权利的反抗,十几年累积而成的。
家长天生对孩子有权力,但千万不要用权力来教育孩子。
你对孩子能批评、表扬、讲道理是因为你有权力,权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给他方法,让他感觉到你在帮他。孩子犯了错,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包容和帮助,而不是无休止的“动嘴”,只动嘴的方法就是对孩子的虐待。
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我们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一年级是受到虐待最多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他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建立他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遇到问题最多的时候。但老师和家长往往没有帮助他们,反而是在不断地“虐待”他们。孩子们内心很挣扎:“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但是到底该怎么办呢?”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努力过,曾经努力迎合家长,努力改掉坏习惯,然而他们在每次努力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之后,会得到更多的“虐待”,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家长也失去了威信。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你说一句话孩子顶五句,你给他讲一个道理,他给你说五个道理,你发现他说的道理比你说的还有道理,你没有办法回复他,这个时候只能说明你对孩子的帮助太少,你已经失去了威信。
家长对孩子具有天赋的“权力”,孩子小的时候不敢反抗,当你一直如此“虐待”孩子的时候,孩子就生活在愤怒、委屈、恐惧中,到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种种不满就会全面爆发:早恋、离家出走、沉迷于网络……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不良的管教方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受到如此的虐待,那么请在给他提各种要求的时候,给予他具体操作上的指导,这才是做家长的本分,这对于孩子来说才是公平的。
忠告很多家长:不要再虐待孩子了!
思维决定命运,
思维决定心态,
思维决定教育方式,
思维影响孩子的前途。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继承和熏陶的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积极思维的人,容易培育出积极思维的孩子;
消极思维的人,容易造就消极思维的孩子。
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1、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凑合着过 | 努力经营 |
我命不好 | 我一定要通过提升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 |
我找错人了 | 我错在哪儿了 |
要是我再年轻一点 | 我还很年轻 |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 我会不断学习 |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 幸福要靠自己 |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 不断进取才是一切 |
别去冒风险 | 要学会管理风险 |
我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 坚持才有希望 |
家人并不理解我 | 我要多沟通让家人理解我 |
我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 我要掌握说话的艺术 |
贪财乃是万恶之源 | 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
我对钱不感兴趣 | 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 |
他总惹我生气 | 我的修养不够 |
我要不断的挣钱(我要追钱) | 我要不断升值(钱要追我) |
我年龄大了不想变了 | 我必须更新自己 |
这是一个让我感觉不安的家 |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 |
2、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发火或无奈 | 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 |
这是孩子的错 | 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 |
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导致的 | 需要和他(她)沟通了 |
这孩子没救了 |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
我要改变孩子 | 我先改变自己 |
只看孩子的缺点 | 先看孩子的优点 |
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 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 |
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 | 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 |
孩子性格不好 | 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 |
孩子心眼小 | 我要成为一个大器的人 |
孩子没有上进心 | 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 |
孩子背逆 | 我要和他成为朋友 |
3、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 一定要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 |
渴望孩子拿第一 | 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 |
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 | 我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
期待孩子学习好 | 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 | 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 |
多报补习班 | 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 |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 |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
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的远 | 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 |
这孩子脑袋空空的 | 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填补头脑的空白 |
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 | 孩子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好起来 |
我的孩子真糟糕 | 家庭教育要改进 |
4、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 | 眼界决定未来世界,我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 |
只要孩子学习好我就放心了 | 孩子积极进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 我要作表率让孩子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
除了学习好我不要求孩子什么 | 我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精神强大的人 |
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就好了 | 孩子只要爱学习这比上大学更重要 |
我不能让孩子吃苦 | 让孩子有苦的体验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 |
孩子不能吃亏 | 让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
让孩子将来发大财、做大官 | 先让孩子做好人 |
孩子小不懂事 | 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事理 |
要是我有钱就可以送孩子出国了 |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儿都会被抢着要 |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 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积极人生 |
孩子真让我担心 | 我要多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 |
父母们,请给予孩子积极的教育思维方式,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洛阳市学前教育协会专家讲师团的职责秉承“公益、专业、交流、发展”的宗旨,敞开真诚的胸怀,碰撞专业的火花,让更多的园长、幼儿教师、家长、孩子享受最优质的学龄前教育。
洛阳市学前教育协会 咨询电话; 1861020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