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这个漫长的疫情期,沪上各幼儿园都在尝试通过信息化工具远程帮助家长居家育儿,涌现出了一批特殊时期创新、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案例。本期推文,我们聚焦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看看该园是如何立足园本课程,巧用信息化工具探索,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家园共育中,构建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学习共同体”。
缘起
思考一
什么学习方式适合?
思考二
什么内容合适?
小班
基于对主题《我的幼儿园》核心经验的解读,结合疫情开展项目化学习,围绕“我想念的幼儿园”关注孩子疫情期间想念同伴的心情。开展《集合啦!小小生日会online》,帮助孩子了解如何表达对同伴的想念?有哪些方法、如何去了解同伴的喜欢?
中班
基于对主题《周围的人》核心经验的解读,结合疫情开展项目化学习,围绕孩子关注疫情期间周围的人们都戴起了“口罩”,幼儿园开展了《从全民戴口罩到“百万”口罩探究大全”》。该项目帮助孩子通过调查口罩的大小、尺寸、材质,初步感受与学会调查的途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口罩。
大班
基于对主题《我要上小学》核心经验的解读,结合疫情开展项目化学习,围绕幼小衔接中孩子直面的入小学准备,针对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如何认识新同学、交往的好方式?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等聚焦孩子入学焦虑的问题进行梳理解惑,激发入学愿望,开展《嘘!小秘密来了,今天我化装成了一名“小学生”》,帮孩子从入学社会适应、时间管理、安全自理、情绪情感提前做好入学准备。
长按识别
查看详情
嘘!小秘密来了,今天我化装成了一名“小学生”
方法
● 一张“量身定制”的表 ●
● 一次“与众不同”的分享 ●
学习篇
分享篇
专家说的家长如何理解呢?通过线上家长会的分享解读,幼儿园推出专栏《专家说and(家长看、家长想、家长说)》,从十五个职业人群,三个不同维度(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爱的教育),让家长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 一个儿童视角的家园共育案例 ●
工具
开展项目化学习,“提醒”“讨论”功能很重要
组织线上会议,“容量”“分享方式”需考量
网络调研,“实证数据”收集功能是基础
推送育儿指导内容,先明确“平台功能定位”
成效
以上内容由小五班 张彧轩小朋友家庭提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