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中国自己的课程模式,在超越与自生的挑战中持续追求。”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和社会。
2022年新课标颁布,在课程标准中强调:着力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爱都国际幼儿园联合北师大的专家团队共同研发了行动力绘本课程,在课程中汲取经典绘本中的领导力品格,通过不断认识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技巧,培养适应集体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帮助幼儿健全品格,为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小公民奠定基础。
1、什么是行动力?
行动力是指个体因好奇心,内在兴趣和内在动机驱动,而积极接近和探究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行为特征,对于人的主动性是随着年龄增长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
2、如何设定教育目标?
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小公民。
3、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
顺应天性:游戏化学习,以快乐为先导,兴趣为基石,形成自我成长力量。
动静相宜:阅读中放飞想象,行动中解决问题,知行合一。
前瞻未来:给到孩子“指南针”(构建核心素养)胜过“地图”(灌输知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课程内容:
爱都的行动力绘本课程,以幼儿为主体、品格为核心,分为四大主轴:认识自我–交往他人-适应社会–探索世界,每个主轴下有对应的品格–自控、专注、分享、责任、奉献、创新、勇敢等20个品格,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设置了相应的行动力主题,同时每个主题下有活动延伸–主题活动、社会实践、STEAM、戏剧表演等。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关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实践运用
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地我们的课程呢?我们会通过PBL的项目学习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精读绘本–理解品格:
在课程实践中,首先我们会通过绘本的粗读、精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以及品格形成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品格进行挖掘,初步建立品格认知,为品格内化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2)品格内化–主动探究:
在幼儿对品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们走出绘本,结合品格核心开展围绕品格核心的系列课程,源于幼儿生活,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探究,帮助幼儿进一步内化品格,在这个过程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幼儿参与到深度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会结合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孩子们会经历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优化调整–再实施–总结的几个阶段。
在《罗西想当发明家》的实践中,为了帮助孩子们内化专注品格的养成,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专注的理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帮助自己养成专注的良好品格,于是通过投票,孩子们一直决定制作一架飞机,在操作过程中帮助孩子健全专注的品格,于是孩子们开启了STEAM项目–飞机制作,孩子们各自分工设计图纸、寻找材料、反复尝试、不断迭代自己的飞机,最后完成了自己的飞机,并感受到了专注带来的“力量”。
(3)品格展示–积极分享: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通过展示,帮助孩子以多种方式呈现自己的发现,会有同伴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引导孩子回顾整个活动阶段。如:在《罗西想当发明家》的绘本中,孩子们会展示自己做的飞机,同时他们也会分析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下次会用更好的方法完成自己的计划。
6、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品格的建立需建立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之上,在爱都,我们会通过绘本导读、行动力绘本任务单、绘本资源包等方式,引导家长在家庭中辅助幼儿内化品格。使家长从家庭层面,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再次内化品格,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还会通过课程展示、定期开展家长课堂、家长沙龙、家长培训、家长参与行动力绘本课程备课、家长沟通、家长评价等环节。帮助家长更全面了解课程、了解幼儿,家园一致的教育方式,达到再塑品格的教育效果。
7、观察幼儿—以评价促发展
教育效果通过评价的方式了解幼儿,我们会通过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观察孩子,重视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表现,利用多媒体进行记录,建立幼儿档案,教师也会进行讨论,客观地对幼儿进行评估和判断,提出适宜性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同时也会邀请家长们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家庭提供的各种记录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健全品格奠定基础。通过评价,我们会举行一个富有仪式感的颁发“品格勋章”的环节,鼓励幼儿在这一阶段中的学习成果。
以上内容的呈现是爱都国际幼儿园基于背景下的课程实施,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PBL、自生成和社会实践。
我想对于中国文化下的课程模式和方法不是单一和固定的,没有绝对的“适宜”和“不适宜”,适宜儿童个性发展和年龄特点的、紧扣当下时代发展所需的课程就是最好的课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愿我们都能努力做到既放眼世界风云、具有国际视野,又聚焦祖国教育的本土化课程,在走向中国自己的课程模式上,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行动、超越和挑战!
推荐阅读/
第八季50人论坛特辑 | “新课标”,“去国际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如何更贴近儿童?名园长们给出建议
第八季50人论坛特辑 | 对话幼儿教育家柯小卫: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启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xpEarly幼教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