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
郑黎丽
摘要:
构建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今幼儿生命成长与自然的区隔。作为一种课程存在形态、发展理念和教育方法,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凸显的是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品性, 强调回归自然、尊重生命、贴近生活和释放灵性。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必然要从“情”“行”“力”三方面来开展实践, 具体表现为从幼儿兴趣生发课程主题, 依托内容支架推进课程主题, 通过事件体验升华课程主题。
关键词:
感悟:
选择本文阅读的原因是我想知道我们在当代开展怎样的园本课程能够帮助孩子与自然建立积极关系。本文第一部分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幼儿园课程中的亲自然,既是一种课程存在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它不仅仅存在于物质界和自然界,也存在于意念界和精神界,存在于园长、教师和幼儿的生理与心理领域以及价值观和方法论之中。幼儿园的亲自然课程既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教育载体,也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倡导回归自然、尊重生命、贴近生活、释放灵性。第二部分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核心元素”。亲自然课程的内涵和特性,其核心的课程元素可被概括为“亲”“趣”“情”三个方面,其本质是为保持教育的本真和捍卫生命的自由。第三部分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建构路径”,阐释了关注亲自然“情”,从幼儿兴趣生发课程主题;支持亲自然“行”,依托内容支架推进课程主题;提升亲自然“力”,通过事件体验升华课程主题。
一、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内涵
(二)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主要特征
其次,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强调尊重生命。教育因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 社会则因人的存在而得以发展, 亦即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存在, 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儿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 幼儿园教育应以关心幼儿的生命成长、改善幼儿的存在状态和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为旨归。[8]亲自然课程正是以促进幼儿个体的生命自觉为目标, 支持幼儿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悦纳自我, 形成热爱生命与生活、积极而自信的人生态度。亲自然课程同时尊重生命间的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不同的发展速度和偏好, 提升幼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适应水平, 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靠近和实现课程目标。
再次,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推崇贴近生活。大自然是一本浩瀚的活教材, 幼儿的生活也与这一丰富的自然世界密不可分。事实上, 只有放松、愉悦和自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才能让个体走进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追求贴近幼儿的一日生活, [9]追求以幼儿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认识自然状态下的土地、水、阳光、空气、动物、植物等的教育价值。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是从日常生活出发, 通过生活化的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 从对亲自然的情感、行为和能力出发, 进而实现幼儿的发展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最后,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追求释放灵性。幼儿是有意识和能动性的社会性动物, 他们有自身的兴趣、需求、灵性和思考。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既要遵循人性自然的理念, 也要强调自然的秩序与规律, [10]引领幼儿在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过程中去体验和发现生命的内在情感, 支持幼儿在自由且自主的活动中释放生命的自然灵性。幼儿对大自然有着本能的亲近和喜爱, 对内在的自主与自由有着无比的向往与渴望, [11]亲自然课程可以呵护幼儿的这种天性, 使其灵性得到释放, 个性得到张扬, 进而为其持久的生命注入无限的活力。
二、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核心元素
三、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建构路径
(一) 关注亲自然“情”, 从幼儿兴趣生发课程主题
(二) 支持亲自然“行”, 依托内容支架推进课程主题
(三) 提升亲自然“力”, 通过事件体验升华课程主题
提升幼儿的亲自然“力”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高阶目标, 因为只有增强了幼儿亲自然的力量, 才能更大程度地推进亲自然课程的价值主题, 并最终超出主题本身而影响至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而实现其课程价值的升华。人们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表明, 幼儿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事件”可以提升幼儿的亲自然“力”, 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 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事件”不仅仅是教育活动内容的主要载体, 更是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 [15]幼儿体验“事件”的行为过程就是实施课程、产生课程价值的过程。“事件”产生于人们针对某一具体对象发生的社会实践行为,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中也离不开幼儿对“事件”的体验。“事件”不仅是对幼儿“情”的检验与调整, 同时也是对幼儿“行”的审阅与促进。幼儿的亲自然行为需要能力的支撑, 通过“事件”的体验和历练, 可以帮助幼儿做好情感、认知、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强调通过生命成长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来促进幼儿的整全成长, 强调从情感、行为和能力三个方面共同来开展课程实践,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亲自然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穆, 董皓.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发展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 2016 (2) :240-243.
[2]陈录生.浅论课程的时代性[J].中州学刊, 1998 (2) :56-60.
[3]任高茹.自然体验式教育的学前课程资源选择依据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16) :10-11.
[4]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5.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67.
[6]倪娟, 李广洲.自然·自然观·自然教育思想发微:兼评新课程改革中“回归自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 (2) :26-31.
[7]罗常军.论环境教育的情感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 (1) :78-82.
[8]罗碧琼, 唐松林, 盛红勇.生命论对儿童敏感期理论的检讨与超越[J].学前教育研究, 2018 (11) :53-61.
[9]丁小琴.建构“亲自然”课程, 深化幼儿实践体验[J].江西教育, 2018 (12) :95.
[10]沈芳芳.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5) :133-137.
[11]陆炎, 张天军.华德福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启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 (5) :32-37.
[12]涂梦璐, 杨福义.国外近十年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研究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18 (9) :27-38.
[13]杨艳平.以生态主义视角审视当前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J].基础教育研究, 2014 (17) :55-57.
[14]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19-20.
[15]刘剑玲, 文雪.关注教育事件:教育研究的复杂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1) :8-11.
排版|杭炅谊
校对|沈可梵
审核|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