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读书报告:
陈鹤琴先生如何看待家庭教育?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这是墨子对染丝者所说的话,
陈鹤琴先生正是认为小孩子也是如此。
#前言
这周阅读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先谈谈对于这本书除教育之外的感想:
首先,有感的是陈先生的文笔自然风趣,读起来全然没有苦涩生硬的感觉;
其次,看这本书,既是对于教育方法的学习,我认为更是感受了一遍那个时代家庭教育的场景,而透过字里行间,也不禁感叹在那样时代之中,陈先生对于儿童家庭教育的琢磨更是坚韧而温柔的。
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在我印象之中,国与家对我来说甚至是有一丝肃穆之感的,而陈鹤琴先生作为父亲,并未随大流做一个冷面严父,而是愿意陪伴孩子,观察孩子的行为,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这一点,即便放在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也是值得各位父亲们所学习的。
#陈鹤琴先生如何看待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
那么说完了题外话,便谈谈从陈先生的文字里学到的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
本书从十三个方向谈述了家庭教育:
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导法,卫生习惯,游戏和玩物,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和哭,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怎样责罚小孩子,怎么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为孩子造良好的环境所。
这些内容中,一般都举出了现实中的例子,大多还是正反两种例子,所以更是让读者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了教育方法的区别所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明显的差别,而更为生动地阐述了对于小孩子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名合的父母而去正向引导孩子积极地成长发展。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先生并没有像当今社会潮流那样复杂地论述如何提高孩子智力或是如何让孩子的技能更加优异,这本著作着重在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品格和思维情感,孩子除了未来会成为学生,他更是自然生活中一个独立的人,除了教育孩子如何去学习竞争,陈先生更注重的是,如何帮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掌握基本技能,他们也要养成有利于自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是要有一颗积极善良的心,不仅是对家人,更是对朋友。
我认为,这便是我们学前教育的同学所要学习的教育方向与教育理念——是要帮助孩子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陈鹤琴先生如何看待
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
讲了书中所谈的教育内容,陈先生的教育方法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主张的是积极的引导,他认为,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而那些他所做错的,我们平时所运用的那些严厉的呵责或是命令式的话语,其实最好都是要避而远之;家长教育孩子,并不是让孩子格式化地按部就班遵循家长拟定好的成长轨迹,而是要给他一些小提示,鼓励他,帮助他。
为孩子们点起一盏盏明灯,让他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的路;而这样,他才能真正悟出生活中的那些事理,真正发自内心地理解,而并非被强扯着前行。若是由强迫的教育所带来的,我想书中所提到的赌徒儿子便是很好的例子,父亲在世时不再去看赌,父亲一去世,甚是赌完了一半家产。究其原因,我觉得除了缺少书中所提到的父亲的陪伴,更是在他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了正确的引导这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困住孩子的方正而严密的格子,格子一旦消失他便放飞自我了。
#学生个人小感想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在家庭教育或是孩子的成长道路之上,家长的角色并不是他们的主宰者,而是孩子的帮手、指路人或是一盏明灯,不管是引导孩子积极成长还是给他创造好的卫生条件、好的环境,指导和改正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孩子自己本身在他们的生命中永远都是主体,而非以父母的意愿为中心。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在当好家长之前要保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且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其次,孩子在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还是以自己内心所学为重,做父母的要体谅孩子,要懂得孩子内心的意愿,尊重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庸,从而达到平衡的互相尊重的状态,这样成长的孩子,应该也是正直而阳光的。
LIFE IS LIKE
A JOURNEY ▲
– END –
文案 | 陈敏霞
排版 | 郑凤舞
审核 | 冯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余杭塘河边的儿童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