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优师教研关注即可
传播:园所动态、幼教资源、育儿宝典、家长课堂、亲子阅读、社区早教
?主编:环翠区机关幼儿园
不论对于幼儿,还是教师,当我们开始学习,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提升,我们需要看到,这样的提升现在更多在团队合作的情境中发生,更多在和谐亲密的关系中得以实现。
正如Wendy老师所说:“在新西兰,幼儿教育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关系。‘关系’对幼教老师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和孩子、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有别于我们中文语境中有时带有贬义的“关系”,强调的是“在互相了解、认识的环境中,你相信我们彼此都信任,你尊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视角,这些都值得我们尊重”(引用Wendy老师之语)。
这样的信任、尊重既是我们要施之于孩子、家长的,也是我们希望自己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
来自北京市北京大兴二幼的老师在上午的破冰环节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实践“学习故事”,我们现在的状态用一句北京俚语形容就是“小孩吃糖不听照应”。我们感触最深的两点,一是互利互惠的关系,让我们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很信任的关系,让我们和家长建立很好的桥梁。二是视角问题,以前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行,现在总是看到孩子很棒。孩子们对于老师,热爱,更亲密,每次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故事都愿意跟人分享。”
师生关系的改善,不仅在于师德层面的意义,Wendy老师列举新近的很多脑科学研究证明这样的融洽关系可以赋予孩子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点,在破冰环节,北京市三义里一幼的刘婷老师根据身处实验班探究“学习故事”两年多之后的感悟,分享:“新西兰国家课程大纲中强调的五大发展线索之二——归属感和贡献,在过去很容易被中国幼儿园老师忽略。一开始,我接触学习故事,以为就是给孩子鼓励,对知识技能的推动不那么强。但现在,我明白学习故事总是在强调的情绪、关系和贡献,才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情感态度是最重要的起点,是1,如果没有1,后面都是0。”
而贵州省铜仁医院幼儿园的老师说得更简单直白:“我是1982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在幼儿园工作了33年。每天都有有趣故事的发生,我就是想写下来。”如果开展“学习故事”更多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比如为了记下有趣的事情,比如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更快乐幸福一点,而非功利性的诉求,那么我们要改变教育教学实践,往往就不那么难,因为孩子往往对周围的善意最敏感。当孩子感知到老师是善良的,是爱“我”的,那没有哪个孩子不会主动牵起老师的手,说出心底的秘密。
最难的“识别”不是因为任何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和孩子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学习故事”是让教师、孩子和家长走到一起的一种自然方式,是一种强调发现孩子身上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的评价方式。最终,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幼儿园以一日生活安排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以回应孩子的学习为主导的教育教学。
既然要回应孩子的学习,那么我们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学习。
第一天的培训,主体部分就是两位新西兰专家和周菁老师一起分享了对“21世纪的学习和学习者形象”的理解。我们现在培养的是21世纪的学习者。培训中,Wendy老师和塔尼亚老师都提到,对儿童来说,在21世纪中想要生存和不断努力奋进的话,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个问题在破冰游戏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没有思考过,但这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天的培训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目的是帮助大家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理解“学习故事”或者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ARIKI》的理念和实践。
也许,约翰 贝内特的观点更接近我们之前的理解,更容易被广大老师接纳,那就从这里开始:“幼儿园,被视为一个生命的空间,一个让儿童和教师‘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共同生活’的地方。”
但在21世纪,这样的观点也许要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如果不爱生活、学习,又如何去学习,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产生,很多书本知识、生活经验也许再过20年、10年,甚至5年就会变得无用,比如90后已经完全不知BP机为何物。
在过去传递经验、知识的教育中,我们传输的关键信念就是,教育是和控制、指令有关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听话的“流水线工人”(这是比喻),能执行上级指令。
但在21世纪,我们需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已经变成了让学习者认同“我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我很努力,我愿意挑战”。
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许下面这些词才应该被反复听到和谈论,当然还有记述:练习(前提是老师鼓励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自主练习)、努力、专注、注意力集中(孩子面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有时候兴趣也是需要一个寻找阶段的)、尝试新事物、运用你自己的想像力、质疑 、很勇敢、有勇气、好玩、开心、会玩、思考、计划、回顾、继续、坚持、遇到困难还坚持、尝试很难的事情、同理心、承担责任、合作、友善、倾听、有想法、提问、分享想法、融入他人。
如果说“学习的语言”有什么具体的样子,那么这些关键词会让我们大致看到另一种学习的风景,尽管你会说这些词我平时也使用。
但在我们这群中国幼儿教师撰写“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也许可以反复使用后面几个Wendy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自问自答,或集体讨论。
“你认为,故事中有没有出现孩子不能被抗拒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为什么要写下这个故事?你想要让什么样的学习看得见?为什么这对故事中的孩子很重要?这个学习片段让你对故事中的某个孩子有哪些新的了解?”
最后,用Wendy老师的话结束今天的学习精要分享:“你为自己所选择的视角深深影响着你引领自己生活的方式。所以,需要去听学习的语言,听听幼儿园里已有的学习语言,想一想你可以改变它的方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威海市环翠区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