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络幼儿的理论生活进行,运用身边的事物与景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实践中也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思维和理念就是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要求的详细表现。本文阐述了在玩中学科学,在幼儿“生活化”科学小实验中,教师的指导活动策略,并介绍了一些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做到了观察、指导和研究相结合,伙伴式引导与幼儿间启发相结合,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展示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成了真正的主动学习者。同时提出了几点看法:1.充分挖掘“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环境资源是关键。2.“生活化”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搜集。3.“生活化”科学小实验活动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指导策略。
“生活化”;科学小实验;指导策略
一、“生活化”科学小实验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着重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科学教育生活化研讨”为切入口,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经验着手,尝试从生活中寻找科学,从身边的事物和景象及生活和媒体中,从幼儿熟悉的环境中寻觅教育契机,展示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好奇心,造就幼儿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习惯。新《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络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运用身边的事物与景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驰名中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实践中也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思维和理念就是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要求的详细表现。探索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教育活动的组织规律和策略,记载反思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体现,不断改进丰富和完善活动方式。创设幼儿科学教育环境,健全幼儿科学实验操作间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突出科学教育特色氛围。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认知是一个主动积极的、不断的建构活动。”“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因此,科学小实验必须通过儿童的动手、动脑、动口,是幼儿主动的探究活动,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要有效合理开展科学小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1.幼儿感受世界的途径和方式需更加多样化;2.从生活中来源,在生活中操作的实验有待挖掘和开发;3.科学小实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何有战略地疏导和发展科学小实验,有效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点。
我们从“科学小实验”着手,引导幼儿通过简单易操作的迷你小实验,进入科学秘密的大世界。同时通过科学现象慢慢地贯彻科学原理,并将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重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主动探究、敢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合作的科学情感和态度,感受科学的奥秘,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的创设
(一)教师参与研究其可行性,进行系统分类
巴甫洛夫曾说过:“观察是搜集自然景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提取人所愿望的东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幼儿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收集,抓住有利时机,带领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比如,在秋天到来时,我们带领幼儿捡树叶,感知秋天树叶的颜色。埋葬树叶,理解秋季沤肥与动植物的关系。在自然角,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种植大蒜、葱等植物,经常给它们浇水,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从实验中孩子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植物是需要水、空气和阳光的。
针对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找寻科学点,列出了以下主题:空气、气压、风、水、力、声音、静电、转动、飞行、融合、放大、弹性等。然后根据这些科学点参考大量书籍,综合考量可否在实施,选择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贴近“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
(二)幼儿自主游戏时,增设科学区
科学区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探究的空间,使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科学蕴含的奥秘。如发现瓶子和橡皮筋可以组成简单的拉力器,从而得知橡皮筋有个可以伸缩的能力;把降落伞用力往上抛,开始寻找让降落伞飞得好飞得高的方法;看到钢丝在老师的手里像变魔术一样,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了渔网、气球、小花等,了解了丝的延展性,知道钢丝是可以弯曲的……教师们根据幼儿在科学区的不同发现,记录并观察孩子的兴趣程度,整理出科学点,生成相应的幼儿自主探索出的科学小实验。
三、“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的进行
(一)环境创设是“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的首选
1.大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应处处呈现出科学的元素,如共用的科学发现室 、科学探索长廊、探秘实验室、种植园等大型活动场所。种植园和自然角是幼儿科学活动的常规设置,尤其是对现代这种高楼大厦,远离大自然的居住环境来说就更有必要。在科学探索长廊中根据不同的主题变化,更新材料操作,如主题《会滚动的圆》,我们的多功能厅、科学长廊、探秘实验室等,所有的大环境均体现这一主题,从而让孩子时时处处沉浸在圆的世界里,更直观更有效地感知了滚动的圆,了解并掌握了有关圆的特性。
2.小环境创设
每个班都有体现科学特色和生活化的主题墙,用日常生活用品及废旧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拼摆,变成了富有艺术效果的墙饰。比如小班以方形为主题,利用生活中的方草垫子作为材料,将方垫子做成一个悬挂物,又将废旧的纸板箱剪出一个环绕式的方形,垂挂下来,布置成了一个方形的世界,让孩子走进想象的空间,又美化了班级环境。中班以球体为主题布置环境,大班更丰富些,以“弯弯绕绕”为主题创设科学环境。幼儿园每个班的环境创设都充分展示了幼儿园的科学特色,融科学美、生活美、创作美结合为一体。
(二)“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的指导策略
1. 准备材料为主动探索过程
教师与幼儿一同设计、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在教师的疏导下,幼儿能够依据需求通过想、问、看去获取有关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助他人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技术设计能力、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还认识了材料的特性及相应的关系,获得了有关的常识经验。例如“不倒翁”实验,孩子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很多乒乓球带到幼儿园,然后用不同的东西将在乒乓球里装饰各种娃娃脸,在塑料垫板上滴上水,球里的小娃娃就会旋转起来,还可以贴上各种各样的图形,如花朵、星星等,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变化。有趣的材料既容易帮助幼儿理解、加深印象,又能够激发起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实验猜想为兴趣环节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来发展的。在实验前,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才会在实验结果中解决问题。如“沉浮”实验中,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猜一猜,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有些并不符合事实,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来纠正错误的认识,这样更能帮助幼儿理解,加深对正确知识的认识。
3.实验结果为开放式过程
每一个小实验都有一个比较标准的实验结果,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不同或者操作步骤的差异等各种因素,小实验的结果也会呈现出多个结果。如《刺猬球》实验中,多数幼儿感受到了小碎纸吸附在气球上的结果,有个别只是几片碎纸吸附,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或者其他因素,最终没能达到这个结果。对于这种多种结果的实验,我们允许这些结果的存在,也说明每一个实验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的实验结果不仅让幼儿更加自信,不会有失败的感觉,同时也让幼儿更加有信心地进一步探索。
4.实验演示为引发新一轮探索欲望
没有在幼儿原来的经验中出现过,或者操作较难,手眼协调要求较高的科学实验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完成。比如 “虹吸实验”,因为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看到过管子能运水,但是不知道管子怎么样才能自动运水,另外该实验要求幼儿双手的协调性较高,所以小朋友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演示中要边做边讲解,让幼儿看清楚和听清楚,这样既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又可以让幼儿之后的模仿实验成功率变高。
(三)“生活化”科学小实验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策略
① 做到了观察、指导、研究相结合
通过研究,教师们从单一的抱着目标去指导而指导的策略,变为从先关注孩子入手,科学小实验的指导首先是观察。教师们设计了观察、指导记录表,进行活动情况记录。记录内容分四个方面:幼儿的兴趣和行为;操作材料的适宜及调整;教师介入的时机及指导对策;活动结果反馈。接着,教师们就静下心来,对观察、指导记录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小组案例交流提升指导策略,然后再去实践、验证,最后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汇编成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②做到了伙伴式引导与幼儿间启发相结合
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创设游戏情境。通常会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然后以幼儿同伴的身份进入游戏,故意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装成不懂的模样,引出问题。同时幼儿与幼儿之间也相互影响着,一个幼儿提出的方法会启发其他的幼儿,由此牵引出更多的猜想、疑问,这种伙伴式引导和幼儿间启发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让老师爱不释手,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③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
从“生活化”科学小实验的特点出发,教师需适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师者角色式”显性指导,平行关系的“伙伴角色式”隐性指导和自下而上的“生者角色式”隐性指导。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有利于小实验中多种结果的存在,使科学小实验的氛围更平和、开放、自由,幼儿更有探索欲望。
2.幼儿是主动学习者
幼儿在科学实验中,不仅与操作物发生着相互作用,而且与原有经验与新发现也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作用。孩子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验证,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将来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能将问题和思考带到家里,逐渐表现出对家中各种物品的兴趣和好奇,家长反映幼儿在家会主动观察、提问、思考、探索、实验,成了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3.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对做的过程比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在每一次的小实验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在动手操作着,基本都能做到独立完成。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大胆操作。有的幼儿感受过几次实验后,知道了实验过程中细小的操作差异会影响到实验结果,于是在操作过程中会格外小心翼翼,动作轻柔细致,在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专注能力。
4.开阔了视野
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与物的意义。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到了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尝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身边问题的甜头,从而保持了他们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反 思
在“生活化”小实验活动中幼儿变得更活泼和主动,对小实验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观察细致,会合作,能解决问题了,但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思考。
1.挖掘环境资源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引起幼儿兴趣的物品,仔细观察探索会发现其中都蕴含着科学小知识。如无处不在的水和空气,给幼儿一个塑料袋,幼儿可以尝试着抓空气,当他感受到自己真实地抓到了空气,幼儿会显得很兴奋,接着幼儿会尝试用其他的一些材料去抓空气,充分感受利用环境资源来激发的科学兴趣。
2.材料的收集促使教师成为“有心人”
有些科学小实验非常富有生活意义和科学价值,但是对于材料的准备上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车轮转转转》,需要通过光滑的圆形车轮和光滑的三角形车轮,装到小鹿身上,通过幼儿的尝试来思考为什么圆形的车轮才会转。但是对于不同形状的车轮在收集上存在着一些困难,还有对于小动物的制作,做工是否精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小实验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看到废旧物品或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就收集起来,以待以后能用到。
3.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师的指导在整个实验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能达成更好的活动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指导策略也有所不同,所以活动效果也呈现不同。所以教师们需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活动效果。
作者:无锡市新吴区隽朗幼儿园 翟雅丽
转发 点赞 关注
点亮下方“在看”图标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