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游戏化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学期,太湖园区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全体教师积极阅读、自主实践,努力在阅读中成长。
本学期,园区教师集体重点研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利用多种方式阅读,了解支持幼儿游戏的适宜策略,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9月,阅读打卡的开展,成为教师们叩开儿童心灵的敲门砖。教师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摘录与心得撰写,携手参与到阅读氛围的营造中。
自主阅读
心得分享
笔记摘抄
10月,教师们开始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阅读活动,以领读和共读的形式,结合书中章节,反思自己在游戏指导中的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边调整。
分组研读
11月,结合园区教研活动开展游戏实践观摩研讨,将书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游戏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幼儿的区域游戏。
区域观察
12月9日,太湖园区开展了“通向儿童游戏之路”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教师们结合重点阅读和自主阅读的书籍,从实践经验出发,畅谈品味书香后的收获、感悟和体会。
周思睿:
在阅读《童心发现大自然》一书时,书中的案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在班级开展的“豆豆王国”活动中,孩子们探索了解了红豆、绿豆、黄豆等豆豆种在土里可以生根发芽。那么如果没有泥土、只有水,豆豆们还可以发芽吗?孩子们通过亲自水培豆豆,观察、照顾豆豆,得到了答案:豆豆可以在水里发芽。在整个的探究活动中,我利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究,促进了幼儿活动的深入发展。
王秋如:
游戏时,孩子们经常会拿树叶来玩,当他们发现树叶有大小不同,甚至给树叶按照大小排起了队伍时,我紧随他们的兴趣,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及时的启发引导:除了从大到小给树叶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孩子们开始了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在具体的情境中慢慢地开始学习按照某一特征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排序。正如《童心发现大自然》一书中提出的:好奇是幼儿发现和探索的最直接动机,而具体的情境是幼儿学习发生的环境要素。
张圣瑜:
学习了《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我对自己教室里的科学区游戏进行了反思。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很多亲子制作的船,放在钢琴边的展示柜里展示,与幼儿互动很少。为此我们做了一次游戏场地的改变,带他们到小池塘里真正的玩船,幼儿在游戏中非常投入,就像书中所提到的,好的游戏幼儿都是高度参与其中的。
张赟超: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中说:“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以及增加额外的材料,能激发儿童对某个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有助于儿童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科学区里,孩子们对船的探索发生了兴趣,除了船模,我们还提供了可以探索的船玩具,比如蒸汽驱动船,充电式遥控船、机械动力船等,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与船互动的世界。随着探索活动的推进,我们不断的提供材料支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深入学习。
杨秀娟:
《游戏: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指出:当游戏缺乏创造性、自发性和灵活性时,重复就变得有问题了,教师需要帮助儿童超越一个单一的游戏想法。在点心店游戏时,三个孩子一直停留在摆弄材料的状态,我通过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引导幼儿制作菜单、定价等不断推动幼儿的游戏,从中感受到有效观察、积极支持对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作用。
轻轻地翻开一页书,就打开了整个“视界”。读书活动实现了教师们专业知识的有效积累,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提升了教师们将游戏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教师们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供稿: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太湖园区) 张雨宁、阚凌云
转发 点赞 关注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