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游戏中的儿童,身上有着无穷智慧……
来自中(10)班,性格活泼开朗,爱思考,有时也会有一些小倔强。
专用室活动时间,轮到我们班玩碳素积木。承承很快和小伙伴们商量好了搭“幼儿园”。“谁愿意和我一起搭幼儿园?”他问道。很快,有五个小朋友接受了他的游戏邀请。
承承指着小推车问:“谁去搬积木呀?”“我去!”凡凡立刻推着推车去框里搬起了积木,梦梦和佳妍也加入了搬积木的行列。
承承拿着搬来的长条碳素积木进行了平铺,平铺完成之后,他用砖块积木进行了垒高和围合,一个四四方方的“幼儿园”初见雏形。
“我需要一块长条的积木来搭大门!”宸宸递来了一块长条积木。“这块可以吗?”“就是要这样的!”承承接过积木,架在了两块竖起的砖块积木上。
承承
两人很快用砖块积木竖起来搭了好几幢楼房,承承给每幢楼房都加上了屋顶。
然后,他开始用砖块平铺在幼儿园前面,梦梦也加入了,她横向平铺,承承打断她:“不是这样的!要竖着铺,这是马路!”于是,他们进行了马路的搭建。最后,我们的幼儿园终于完成了。
1.建构技能方面
承承能够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进行搭建,已经熟练掌握了平铺、围合、垒高等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用架空的建构技能来搭建大门。在建构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完善,结合自己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认知经验,增添高楼、马路等元素,有了较系统的建构理念。
2.分工合作方面
这次建构活动中,孩子们一开始的商量和分工让我觉得十分欣喜,此次的合作,并不是两个人、三个人的简单合作,而是一群孩子们的合作,搬运积木的搬运积木、建构高楼的建构高楼,每个孩子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做着自己的事情,承承更是作为一个“指挥者”在主导着这次游戏的进行。
3.同伴交往方面
除了出色的分工合作意识,承承还有着出色的同伴交往能力,在搭建马路和同伴产生分歧时,他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友好协商,最后合作完成马路的建构。
1.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建构认知经验
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承承对于幼儿园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概念,然而仍停留在对于幼儿园外部的观察,他能够建构出幼儿园周围的各种建筑。观察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基础,教师应提供幼儿充分观察的机会。
在未来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隐性支持:提供幼儿园各个角落的照片,提供各种建筑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带他们到其他班学习和借鉴。引导幼儿观察,积累认知经验,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启发。
2.提供交流机会,发挥同伴辐射作用
承承在此次建构游戏中,一直在主导着游戏的进行,他的建构技能、合作意识、空间知觉都要强于其他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引导承承大胆分享自己的建构经验,发挥同伴示范作用,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模仿学习,提高建构技能。更可以开展班级联合建构游戏、年级混龄建构游戏,丰富搭建技能。
3.关注能力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
此次建构游戏中,幼儿呈现出了不同的能力水平,教师应该关注幼儿能力差异,根据幼儿不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材料,支持幼儿建构游戏。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承承这样的宝贝,可以提供纸、笔,让幼儿在建构活动之前进行设计。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提供各种建构方法示意图、同伴作品照片等。
供稿: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 钱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