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教会幼儿若干数量的音乐及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必须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整体为基础;在音乐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感情并产生共鸣;要从音乐的影响出发,启发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要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一)语言指导法
1.讲解
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运用的讲解方法,一般包括讲述和讲解。主要是为了向幼儿提供各种与音乐学习有关的材料以及加工这些材料的程序和方法。
2.提问
提问的目的:提取幼儿的现有经验,提醒幼儿关注观察的重点、程序或关系,暗示活动的操作规则,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等。
提问的原则: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应该易于记忆、易于理解、易于回答,有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对年龄小的幼儿不要一次提多个问题。
3.提示和指示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引导和集中幼儿认识反应生活的注意方向。除了教师们所熟悉的直接的、完全的指示和提示以外,好的教师还应善于使用眼神、口型、身体接触以及其他各种不完全的语言,甚至噪音音调所暗含的信息来帮助幼儿学习。
4.激发和鼓励
激发和维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信心。
(二)范例法
范例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观性和真实性。在音乐活动中,范例的运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示范
在音乐活动中,示范主要是指教师在现场的演唱、演奏,用做动作表演的方法向幼儿提供活动的范例。教师提供的示范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或其他成人、本班幼儿或其他幼儿,自然、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等都可以成为示范者。提供示范时应做到适时、适应、谨慎、灵活。
2.演示
音乐活动中,演示主要指教师用操作各种直观教具向幼儿提供活动范例的方法。如图片、绒板、磁板教具,桌面教具、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课件等。
(三)角色变化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经常运用变化自身角色的方法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指导。指导方法有“参与”和“退出”。
1.参与:主要指通过参与“角色”增强对幼儿学习活动的调控。
2.退出:主要指通过角色的变化等措施弱化自身对幼儿的控制,从而强化幼儿对他们自身的调控。
(一)唱歌
在选择唱歌教材时应注意:歌曲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唱歌水平;歌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内容、题材、体裁、风格要多样化;歌词要有教育意义。组织领导幼儿唱歌活动的方法;保护幼儿嗓音的方法。
(二)律动、音乐游戏及舞蹈
领导幼儿律动、音乐游戏及舞蹈活动应注意:练习动作要与音乐紧密结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防止对幼儿进行过分专门化的训练,贯彻精讲多练的精神及动静交替的原则,准备好场地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三)音乐欣赏
提高幼儿欣赏音乐效果的几种因素包括:
1.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2.歌曲的歌词生动、形象,容易记住;乐曲有切合主题的标题及与作品内容紧密联系的解说。
3.幼儿具有与音乐作品内容有关的生活经验及若干基础的音乐知识。
4.幼儿欣赏音乐时,适当地做一些动作。
5.幼儿积累了较丰富的欣赏音乐的经验,且具有较广阔的音乐视野。
音乐欣赏教材的选择: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有较好的演唱、演奏质量;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尽量多种多样;音乐作品的内容应易于幼儿感知,接受。
(四)演奏乐器
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法及记谱法。
幼儿演奏打击乐器的要求:正确认识乐器,学会正确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的方法,会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根据熟悉的音乐选择适合的乐器,在教师指导下设计节奏型配伴奏;学会正确、协调地演赛已配置好乐器的节奏乐曲。指导乐器演奏活动的方法。乐器的配备、管理及保护。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个别工作及小组工作;组织节奏乐队;用音乐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内容,调节幼儿日常生活;组织幼儿欣赏幼儿音乐节目,如开班级音乐会;练习各种发展听力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声器材(包括乐器),做音响游戏;开展尝试性的音乐创造活动等。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