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支教,牵动着一群人的心
12月13日下午16:57,梅村幼儿园的曹园长接到去青海支教的杨老师电话。电话里,杨老师声音焦灼,自己的父亲病情突然恶化,正在送往医院抢救。曹园长立刻询问:“在哪个医院,我们马上去。”然而,杨老师家属的电话始终无法打通,身为女儿的她更加着急,“我能不能回来?”支教老师的诉求立刻得到幼儿园的应援,“赶紧回来吧,票订了吗?”曹园长询问。“这边领导在帮我定。”杨老师回复说。“还是让幼儿园来定吧,快一些。”曹园长说。
经过查询,最快的航班是傍晚18:50从西宁曹家堡起飞的。但彼时已经17:00多,还要赶往机场肯定来不及。幼儿园决定让杨老师乘坐晚上19:35从曹家堡直飞浦东机场的航班。经过新吴互助两地的多方努力,杨老师顺利地登上回家的航班。浦东机场的出口处,负责接送的车子早早地等候,凌晨03:00,离家千里之外的杨老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尽管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新吴区区政府、教育文体局、梅村街道相关领导得知此事,纷纷敦促幼儿园要好好关心支教老师,有什么困难,一定会全力支持。负责支教工作的罗生根副局长嘱咐说:“这样的好老师一定要关心和爱护。她家其他事宜,幼儿园多关心下,有需要帮助尽管说。”并在最短的时间送上花篮和慰问金,以寄托对杨老师父亲的哀思。区教育文体局丁昌明主任转达了新吴区外派互助县严主任的关心,“杨老师平安到家后,烦请曹园长报告一下。”
今天,幼儿园里的很多人因为这件事情,感动和遗憾。曹园长强忍着眼泪说,“你们知道吗?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杨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园长,你不要歉意,支教是我自己要去的。’”支教是杨老师主动报名的,但也因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支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群人凝聚起来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就是“人事相善”。
翻开杨老师12月12日的朋友圈,“用最土的方式,表达最真的情感!”照片里,杨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写明信片。明信片上正是青海互助县的自然和民俗风光。昨天下午,杨老师还在和幼儿园的孩子作着“无锡——青海”的一键连线,介绍了土族的文化特色。今天凌晨,杨老师回来了。作为女儿,她在经历着人生最深的痛;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也在感受着来自身边人的温暖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