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念
1.词源:孔颖达(我国唐宋时期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维护课程,君必监之——《五经正义》)。 课程相当于制度。
朱熹(紧着课程,课程指的是学习进程)。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出现课程一词,和我们现在的课程意义一致)。
博比特(《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领域诞生)。
(易考选择)和我们现在课程意义最不同的是孔颖达。
2.古德莱德课程分类:(按开发对象不同)。
理想的课程(专家提出)。
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例如课程表)。
领悟的课程(教师领会)。
运作的课程(实际实施,开发主体是教师)。
经验的课程(学生体验)。
课程类型
1.课程的设计形式(内容的固有属性):
学科(知识的逻辑,又称分科课程)。
活动(活动经验为中心)。
区别:学科课程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不重视儿童兴趣、需要;活动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重视儿童兴趣、需要。
联系:我们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看作是一种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
2.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
分科(又称学科课程)。
综合(几门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
区别: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独立性。综合课程源于两种以上学科内容,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3.实施要求(重点):选修;必修。
4.表现形式:
显性(又称正规课程。例如课程表)。
隐形(又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例如校风)。
5.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重点):
国家(也叫一级课程)。
地方(也叫二级课程。省、自治区、直辖市)。
学校(也叫三级课程。突出学校特色)。
6. 任务:基础(读、写、算)。
拓展(培养学生拓展的能力,即知识的运用)。
研究(探究态度和能力)。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易考选择)
社会、知识、儿童。
1.社会需要。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4.课程理论(属于学科知识水平)。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主义(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关键词,知识、学科分类、分科科学、学科专家)。
学生中心主义(卢梭,杜威,罗杰斯。核心是学生)。
社会中心主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核心是社会改造)。
1.学科中心代表理论:
结构主义(布鲁纳)。
要素主义(巴格莱。要素就是组成成分)。
永恒主义(经典名著课程和教材优越性)。
2.学生中心代表理论: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杜威)。
人本主义课程(马斯洛,罗杰斯)。
存在主义课程(奈勒。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重点)。
区别 课程核心:学科中心主义(知识),学生中心主义(学生),社会中心主义(社会改造)。
3.课程基础:学科中心(学科分类),学生中心(兴趣或生活)。
学校教育核心:学科中心(分科教学),学生中心(活动和问题反思)。
课程开发起重要作用:学科中心(学科专家),学生中心(学生)。
课程资源
概念关键词: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总和。
课程资源分类
空间:校外,校内。
存在方式:
显性(计算机网络)。
隐形(风气,关系,氛围)。
存在形态:物质,精神。
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具体表现形式/课程三结构:
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
教材。
2.课程计划概念(是课程设计整体规划,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
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学科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学科顺序)、教学时数(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
3.课程标准概念(每门学科、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构成:核心是课程目标。
区别:课程标准针对的的是每一门学科有一个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是针对学校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开设哪一门课。
4.教材:主要形式是教科书。(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5.如果桌子相当于一个学校把课程计划(比作一桌子菜),那么课程标准就是(一盘菜),教材就是(一筷子菜)。
范围: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6.课程标准指导意义(重点):教材编写、教学(针对教师)、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理论
目标评价:泰勒,教育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目的游离评价:斯克里文。实际效果。针对泰勒目标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
CIPP评价:斯塔弗尔比姆。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记忆口诀“背书过程”
热门文章
官宣:教育部禁止微信布置作业,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给家长减负!
教师待遇提高啦!工资已高于公务员,年终奖9万多…这17地率先执行!
明确了!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教师退休年龄划清楚了(转给教师)
主要发布教师招聘考试、编制考试、
特岗教师备考干货,名师在线免费辅导,可在线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