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老师有这样的要求:
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看似在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
其实对孩子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01
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幼儿园小学化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给孩子学习,而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认知、思维、动作发展的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
02
造成孩子在幼儿期开始厌学
孩子在幼儿园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写字、算术、抄写等,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厌学。
03
夺去了孩子欢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成人不能因为一已私利而夺走孩子的幸福。
04
刮起家长盲目竞争的歪风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能向老师提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要求。
05
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慢慢建立“个体”和“集体”的概念,体会到“自我”与“环境”的联系。幼儿园里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能够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除了学习常见的社交礼仪、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模拟成人社会,孩子们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交往能力。
老师会尽量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自我动手穿衣、入厕、进餐并且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自理。
老师会用动静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们在园里的作息时间,按时吃饭、按时午睡规律的作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幼儿园里的“学习”不是学背一首古诗、一个单词,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专注把一件事做完,学会不断尝试、坚持不懈,学会去探索未知事物,这些品质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适应幼儿园开展的活动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长参与当下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健康阳光的成长。
户外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游戏,学到更多本领。
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园“尊重幼儿个性”的教育理念。每次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区操作,不同领域的区域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更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其实在幼儿园3年,老师们设计每一天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小学衔接:小班培养自理能力、中班培养社交能力,大班培养学习能力。看似在玩,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培养习惯、具备适应小学的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