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真“到想要深度了解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14日——12月15日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幼儿:张鑫阳、肖云兮
观察班级:大一班
观察教师:汪好
观察记录:
区域的一角,张鑫阳和伙伴搬了好几张垫子,并且把垫子立起来,拼接分隔成弯弯曲曲的区域,另外一边,则是用架子接上,在上面盖上了几块垫子,肖云兮:“张鑫阳,我到你家门口了。我可以进去吗?”张鑫阳眼睛看都没有看一眼,肖云兮继续喊:“张鑫阳,张鑫阳,你再不理我就不喊你大哥。”张鑫阳:“不叫,就不叫。”肖云兮:“那我以后不和你玩了。”张鑫阳:“不玩就不玩。
(图一)
(图二)
我的好奇:
1.张鑫阳搭的建筑是什么呢?玩的是怎样的一个游戏主题呢?
2.张鑫阳为什么不让肖云兮进他搭好的建筑一起玩呢?
游戏故事:
我们玩的是密室大逃脱,我们正在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怪物,然后我就变身成了超人,把它打到80米大刀上面把它打败了。又有一个怪物出现把握打得连连后退,然后我又变成奥特曼用光线把怪物给打退了80米远。
一对一倾听与对话:
教师:你为什么不让肖云兮进来和你一起玩呢?
张鑫阳:因为他一进来老是把我搭好的东西弄倒了,所以我不愿意让他进来和我一起玩。
教师:我看你搭的密室逃脱,分成很多区域,都有什么不一样呢?你来介绍一下吧!
张鑫阳:这是我的家,这是可以补充能量的地方,这是秘密小道可以躲避怪物的追击,延缓怪物的行动,吸引怪物到这块来就用80米大刀打败它。
我的思考:
在我的眼里区域的一角,孩子只是用垫子分隔成一个又一个的区域,我好奇他们搭的是什么?玩的是怎样的一个游戏?当继续观察游戏看到肖云兮在请求参与游戏遭到拒绝的时,我又在好奇为什么张鑫阳要拒绝呢?沉下心来,我从孩子的游戏故事中了解到孩子的游戏主题和游戏体验,从一对一的倾听中知道了那分隔的一块又一块的区域,原来是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游戏规则,用来提升和丰富他们游戏体验。也了解到了拒绝小朋友加入游戏的原因,我在观察游戏中的好奇解决了。
在撰写完观察后,我返回去阅读全文再次看录制的游戏视频,我又有了新的好奇,张鑫阳明天还会玩这个游戏吗?肖云兮还会想要加入他的游戏吗?
第二天同样的位置,张鑫阳还是和小伙伴搭建,搭建的方式和造型和昨天差不多,里面添加了泡沫板搭的桌子,两个小女生围坐在旁边,一个女生抬手时不小心把桌子碰倒了,张鑫阳大喊:“哎呀,你们把桌子碰倒了,你们干什么啊!”两个小女生走了,张鑫阳开始重新拼搭桌子,但是还没有放好就倒了。第二次张鑫阳搭好后就紧挨着“桌子”的桌腿部放了很多玩具。
(图三)
我的好奇:
1.张鑫阳为什么在桌子腿部放很多玩具呢?
2.今天的建筑和昨天的相似,是和昨天的分隔的区域都是一样的吗?
游戏故事:
我们今天玩得肥娴灵游戏,罗婉榕当的雅咖卡,我当的是凯恩,石桓语当怪物,吴有浩来当奥特曼来保护我们。
一对一倾听与记录:
教师:你为什么在桌子的腿部放很多的玩具呢?
张鑫阳:那个泡沫太软了,我放些重一点的玩具夹住免得他们又碰倒了。(在观察游戏时就想到了,宝贝的回答验证了我的猜想。)
教师:你今天搭的和昨天搭的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张鑫阳:这里也是躲避敌人的,我的80米大刀有人在用就没有了。这里是我的家,我今天在家里这里增加了桌子,我们打完怪兽要在这里补充能量的,我要把我的家保护好,就被他们弄倒了就没有能量了。
教师:我没有玩过你们的游戏,你提到的雅咖卡,凯恩都是哪个动画片的角色呢?为什么是吴有浩来保护你们呢?
张鑫阳:这些都是奥特曼,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奥特曼,但是没有怪兽石桓语就说他来当坏兽,然后我和罗婉榕都受伤没有能量了,吴有浩就来保护我们。
教师:你为什么喜欢玩奥特曼的游戏呢?
张鑫阳:奥特曼他很厉害,他的身上有激光,有很多能量可以打败来欺负我们的怪兽。
一对一倾听后我有了新的好奇:
1.今天和昨天的游戏主题是一样的,那这样重复性的游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要了解孩子的奥特曼的游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于是我重新翻看了之前的游戏故事了解到孩子从周一开始就在玩这样的主题游戏,并且和老师聊了聊,老师说一开始是玩的螺母积木但是搭不出什么作品,张鑫阳就开始用垫子搭房子了。
我的思考:
第二次的观察中的第一个好奇,在一边观察和一边思考中其实我就得到了答案,但是后面一对一倾听的时候还是问了一下孩子的意见,这里我也在思考这样心里有答案的问题还要不要再问一下,我又觉得这样的问题是不得不问的,万一我误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呢?今天的观察写完了,我又有了新的好奇,这样的游戏持续了一周,第一次的游戏和现在的游戏有什么变化呢?孩子在不断地调整游戏的同时增加了哪些新经验?
总的思考:
以前每次写游戏故事都想为孩子的行为下定义,贴标签,现在带着好奇去观察孩子的似乎缓缓地打开了孩子所思所想的大门。通过游戏中的好奇,能帮助我边思边想,聚焦地看待孩子的游戏,支持我沉下心来持续观察游戏、带着疑惑和孩子交流、倾听他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
以前总是想要介入孩子的游戏,我现在更加想要观察孩子的游戏,想要了解孩子的游戏意愿,游戏行为的秘密,想要知道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想要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探究和学习。持续地观察游戏和游戏故事的撰写,让我不停地在揣摩孩子的游戏,游戏故事撰写后总是会倒回来再看孩子的游戏,反复的揣摩让我产生了新的好奇,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前期经验是怎样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他获得了什么新经验?
游戏过程中的好奇,游戏故事后的好奇,让我有了内驱力想要持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从“失真”解读孩子的游戏故事,到逐层剥开孩子游戏后的秘密,增加了我看待孩子游戏的广度,想要深度解析孩子的游戏。
END
一审一校:汪 好
二审二校:屠兴燕
三审三校:何雅贤
扫码关注我们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观山湖区第六幼儿园第一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