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拥抱自然 气象万千
博物馆奇妙月
基于幼儿的兴趣点
主体思路解析
在参观之前,幼儿进行了初步了解,对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感兴趣,于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参观,并在参观回园后进行讨论、总结。从幼儿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各种气象的测量工具以及其他与气象相关的物品、历史人物十分感兴趣,非常需要继续进行了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并且站在儿童立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我们将进行气象博物馆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有所了解,并且感受气象对人类生活的多种影响。
TIME FOR CLASS
幼儿经验分析
在主题开始之前,各班通过分享交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点,想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有的幼儿对博物馆的展品感兴趣,有的幼儿对博物馆本身很感兴趣,有的幼儿对人工降雨方面很感兴趣。追随着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和气象博物馆有关的活动。
主题目标讨论
基于对博物馆主题思路的解析与把握,结合幼儿的前期经验,每位教师都积极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最后我们确定了基于幼儿兴趣点和已有经验的主题目标:
1. 了解气象博物馆的内部特征以及相关设施、展品及工作人员等。
2. 对气象测量工具产生兴趣,简单了解从古至今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气象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能够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4.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开展感兴趣的测量工具制作活动。
5. 能积极参与气象博物展览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讨论、策划、展览的各项事宜。
揭秘博物馆
我去参观了云锦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南京云锦,非常好看!
我去参观的是昆虫博物馆,我看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昆虫,还看了他们的化石。
参观博物馆让我认识了很多关于这个博物馆的展品,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讲解员,各种各样的展品呢。博物馆是用来摆放陈列各种各样的物品的。
TIME FOR CLASS
TIME FOR CLASS
小朋友们在知道了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了博物馆的多种类型,同时了解到博物馆内还有讲解员、设施以及各种各样的展品。
了解气象博物馆
之前去参观气象博物馆,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气象相关的知识。我了解到日晷和月晷是不同的。
我了解到了气象博物馆里面很多标志性的展品,例如:鸾凤风向器、乾隆测雨台,日晷、月晷等,都是跟气象息息相关的。
TIME FOR CLASS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先前参观,回班后进行回忆和讨论,了解到了气象博物馆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在气象护照上进行了记录。
小朋友们通过参观气象博物馆,对博物馆非常的感兴趣,想要在幼儿园也搭建一个气象博物馆。在知道筹备博物馆需要准备很多东西,在了解了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后,小朋友们开始筹备起了我们的博物馆展览。
我们的分工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我设计的博物馆
TIME FOR CLASS
TIME FOR CLASS
制作邀请函
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
我们的展品
气象博物馆完工
我们的气象博物馆搭建好啦,博物馆内不光有日晷、月晷、风向标、增雨火箭弹等等的精美的展品。还配备了小小讲解员为大家进行讲解。大班小朋友的精彩讲解还吸引了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前来参观。
观象台是观测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现象的机构。按照任务的不同,现已分别采用天文台、气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名称。
风向标是测定风来向的设备。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便会顺风转动,显示风向引。
增雨火箭弹又叫增雨弹,是一种用来人工降雨的炮
弹,是专门特制的特殊催雨炮弹。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用来观测太阳投射的影子,利用太阳光的投射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在中国古代,风被看作一种重要的天象,古人用鸡毛系于高竿顶上,称为“羽葆测风器”,还发明了不同材料制成的风向器。
更多精彩
主题相关班本活动
日
晷
●
之
谜
缘起
影子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东西,上学期小朋友们对影子很感兴趣,由此我们开展了有趣的影子主题活动。一次午后的散步,小朋友们来到幼儿的气象园,发现日晷的上面也有一根长长的影子,他们想要知道这是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探索日晷之旅了。。。
认识日晷
?
日晷是什么?大一班的小朋友通过了解知道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用来观测太阳投射的影子,以确定时间的一种天文仪器,日晷通常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刻有时刻线的盘,中央装有一根与盘面垂直的晷针。针影投射在正下方为正午时刻,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了解日晷
日晷上面有什么?
时辰
数字
晷针
晷面
十二时辰
户外游戏深入了解日晷
在户外游戏的时间里,小朋友们实际观察日晷,发现太阳投射在日晷上的时间。
胡昊洋:你们看日晷上面有影子。
方玥汐:这个影子的位置是现在的时间。
申宸晔:影子指的是巳时。
张安琪:我知道巳时代表着现在是9:00——11:00。
田逸心:老师那现在是几点呢?
老师:现在是10:10。
沈灵玥:日晷还挺准的。
画日晷
了解完日晷后,小朋友就想着怎么记录日晷呢?这时就有小朋友提出可以把日晷画下来。
在记录日晷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晷针在动,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晷针是随着影子的运动在移动。
温度小屋
在记录温度小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小屋的温度再升高,是因为温度随着阳光的辐射在变化,阳光越到中午越强,温度也就会越高。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大一班的小朋友用皮影表演故事西游记。
缘起
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就已经在进行关于风的班本活动,孩子的兴趣也很高,在一次自主散步时,小朋友们来到了气象园,一位认识字的小朋友指着幼儿园的电子大屏,问:“这上面显示的是风速和风向吗?”“什么是风速和风向呢?”“幼儿园的风在哪里呢?。”回到班级之后,一场关于“风”的讨论由此展开。
寻找风
?
在经过谈论后,小朋友们决定去幼儿园里寻找风。他们制定了游戏的计划,他们计划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寻找风,需要用到笔,记录本和彩带。将彩带自由垂落下来,观察彩带是否飘动来判断这个地方有没有风。他们在寻找风的过程中,发现它就像空气,无处不在。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在操场还是气象园,哪里都有风!
加入风向标风速仪
大二班的小朋友利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更准确的对幼儿园各个地方的风的风向和风速进行了测量。用指南针更好的辨别了风的方向。
树叶电风扇
树叶电风扇是上学期就开始的项目活动,当时没有特别成功的制作出来,把风力小车吹动。这次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摘了不同的树叶准备尝试用不同大小的树叶来做电风扇,尝试过后,他们发现树叶的选择不能用的太大也不能太小。
再次尝试
于是他们尝试用不大不小的山茶花叶子做风扇,这是小朋友又有新发现,电风扇转动的时候,叶片的前方并没有风,反而是叶片的后方产生了风,再次尝试将叶片反着装的时候,风就能够正常的向前吹了。那这是为什么呢?游戏讨论时,小朋友们都提出了疑问。
带着这个疑问,小朋友们回到了家里,和父母一起查阅了资料,第二天回到班级里和老师一起讨论,小朋友们发现日常电风扇的扇叶是斜着的,而风扇的扇叶只有是斜的才能使风改变方向,把周围的空气推向一个方向,来产生风量。而山茶花的树叶有一点弯曲,树叶反着装的时候和我们日常的电风扇的扇叶形状很类似,所以才会产生风。
制作风向标、风袋
在参观完气象博物馆之后,小朋友们也想制作自己的风向标和风袋来去测量风的方向。小朋友们在多次尝试,增加了吸管等多种材料后,小朋友的风向标和风袋终于制作好了。
雨和我一起玩
缘起
上学期,我们的雨水过滤活动停留在制作雨水过滤器,幼儿只会切割大的矿泉水瓶,将过滤材料一股脑放进去,简单制作,每次过滤都不干净。
今年,小朋友说,要过滤出干净的水,就继续我们的雨水过滤游戏。
雨水灌溉
大三班的小朋友利用科探室的雨水过滤器开始了实验……并且产生了很多的发现,有的小朋友发现水都是连续留下来的,不像之前做的,是断断续续的。有的说:我们可以用水质检测笔来测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变干净了。通过讨论总结出总结出1.过滤材料要干净,2.过滤的流程要丰富。3.在过滤前后要进行水质检测。于是,他们再次进行尝试。
第一种装置
第二种装置
防水小屋
防水小屋是在探究防水性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游戏。大三班小朋友用积木进行搭建。但是搬来的积木很少,不足够支撑搭到一个小朋友的身高,无法成为小屋。后来,他们发现旁边正好有彩虹网架,就以彩虹架为基底,将布盖在上面,形成防水小屋。
在前几次的实验中,小朋友们发现pvc布最为防水。搭建小屋成功之后,小朋友们又对躲雨很感兴趣,而且发现,随着倒的水越来越多,pvc布也越来越塌,那么它会在第几次塌陷呢?小朋友们开始了实验。最后的结果是:7桶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雨水灌溉
一开始大三班的小朋友只会在针管上插上软管,当作是浇水的工具。
幼儿园有一个大的水泵,在里面装满水,只需要压一下,就能出水,给小菜园浇水。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兴趣。
再次尝试:
工具:水瓶、针管、软管、手套、胶枪
原理:
利用压强
扎染
从没有目的每次重复一样的内容到会自己想扎染的图案,尝试高难度的图案,还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扎染,如春天的树叶、夏天的花…
晓村和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气象资源,比如我们的气象园,能够提供幼儿积极、主动、持续探究的有利条件。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围绕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生成雨水净化器、风向标、温度小屋等班本活动。幼儿通过多感官通道感知各种气象,用多途径开展和气象相关的的游戏,并在户外探究游戏中,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有趣现象,在活动中提升多种能力和学习品质,收获到有益经验。
图片 | 大班年级组
编辑|于倩雯
审核|石文
审批|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