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审议
2
幼儿审议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想要感受雨就要在雨天进行,那么什么时候有雨呢?
气
象
播
报
员
我们设置了“小小气象播报员”来播报每日天气,播报员的任务是:
-
能够用流利连贯的普通话进行天气播报。
-
可以正确使用晴雨天的符号标记将今日天气记录在表上。
幼儿可以:
-
在同伴面前不怯场,行为举止大方、不扭捏。
-
萌发关注天气的兴趣,主动了解气象知识。
记/录/天/气/
在幼儿记录天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小朋友对“下雨”“多云”之类的天气图标还不太熟悉,于是我们设计了《认识天气图标》的集体活动,目的是帮助幼儿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知道在不同的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雨 中 游 戏
1
居家期间
疫情期间,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穿上雨衣,带好雨具,一起在雨中游戏,看看下雨时周围的景象,感受雨水滴在手上、身上的感觉。
小朋友的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小朋友说:下雨时,天空是灰色的,太阳公公会不见。
还有小朋友说:雨下得很大而且会斜着。
2
在学校里
最近一直是晴天,什么时候能下雨呀?就在小朋友们望眼欲穿的时候,天空突然变暗了,“要下雨了吗?”陈小帅惊奇地问道,“没错!要下雨了!”小朋友们抓紧时间穿戴好雨衣雨鞋,一起享受和雨的游戏。
这场雨来得快,走得也快。小朋友们开心地脱掉雨衣,一起跑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看一看雨后的幼儿园。
我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面上是不一样的。在木地板上有圈圈,但是在其他地方就没有。
有的地方有积水,有的地方没有。
下过雨之后,树叶的颜色变得更绿了。
雨落在手上是冰冰凉凉的。
小朋友现在对雨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他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雨是怎么形成的?雨落下来之后去了哪里…….
科学小实验:雨的形成
水 的 循 环
科学原理
当河流、海洋、树林、草地上的水经过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上升,到达天空遇冷变成水滴,凝聚成云,当云朵中的水过多承受不住重量,就变成雨。
Our
Paintings
🙂
Our
Paintings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儿歌,但是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它里面的“雨”又是什么呢?
雨水落河里了!
我画夏天的雨,还有闪电呢!
春天我要画很多小草!
作品展
最近天气越来越闷热,每个人的身上都黏糊糊的,天空时不时地就黑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梅雨季节要来到了,小朋友们对这个名词“梅雨”可不陌生,毕竟在小班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梅雨了。不过这一次,他们提出了新问题。
Q
为什么节气里面有“春雨”,但是没有“梅雨”?
A
节气里的“春雨”是指春分和谷雨,是两个节气,梅雨是介于“芒种”和“夏至”这两个节气之间的。
Q
那芒种和夏至有什么习俗呢?
A
这个嘛,让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教教你吧!
老师有话说
/something to say/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一场春雨一场暖”这句民间俗语引起的小朋友们对雨的关注,正是“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写照。
“感受雨”、“探索雨”到“二十四节气和雨”,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直接感知了雨落在手上身上的奇妙触感,做天气播报员亲身体验了每天天气的不同,自己动手实验来造雨,熟悉的儿歌也能发散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接触自然中,我们积累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中三班班本《“雨”你在一起》暂时告一段落,也许现在的结果与我们之前的设想不一致,也许我们的实验略显粗糙和青涩,但这一定不是终点,小朋友对雨的探究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