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石榴花开”主题课程的产生
02/
“石榴花开”主题课程的实施
一
基于幼儿经验、兴趣生成主题网络图
活动初期,我们通过和幼儿谈话、调查问卷、基于幼儿经验,以及幼儿急于了解的问题,进行主题前审议,生成“石榴花开”主题网络图。
二
多途径支持幼儿探究
01
集体教学活动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幼儿从生活中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比如,语言活动以“我是中国的孩子”“民族团结之歌”“民族美食我来报”等内容,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词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活动以“逛巴扎”“会跳舞的西瓜籽”“民族我来数”等内容,锻炼幼儿点数、按数取物能力。艺术活动以“服装设计师”“娃哈哈”等内容,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升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社会活动以“五十六个民族”“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内容,让幼儿了解祖国的民族构成,增强团结友爱意识。健康活动以“美食我不贪”“赛马”等内容,从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提供支架,使幼儿了解新疆特色体育活动与美食,又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各种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不同领域入手,为幼儿在主题中目标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认识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舞蹈
新疆美食羊肉串
02
区域游戏活动
射箭
抢木球
03
主题墙展示活动
跟随主题活动,班级的主题墙悄然发生着变化。最初,通过谈话与问卷,调查不同班级幼儿想要了解的民族方面问题,统计张贴在主题墙上,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新疆美食、服饰,运用不同方式与材质,比如绘画、制作图画书、轻黏土、面粉等进行创作,并将成果展览在主题墙上,相互欣赏讲述,增强了幼儿的表达沟通能力。幼儿相互交换礼物,不同民族小朋友共同表演节目,与家长一起参加活动,幼儿户外游戏抢木球、达瓦孜、射箭等的精彩花絮,教师们及时捕捉展示在主题墙上,记录下幼儿在主题中的巨大进步。主题墙的创设,记录了幼儿在本主题中的发展轨迹,通过主题墙的三互动丰富着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于主题的认知,增强了自信心。
04
主题课程下的生成活动
在整个课程推进过程中,随着幼儿对于主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幼儿想要探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生成课程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幼儿想要探索巴旦木的生长、结构,幼儿想要探索馕饼的制作,幼儿园想要探究石榴的相关问题,等等,幼儿对民族的事物越发好奇,我们对预设的集体课程进行调整与更换,追随幼儿的兴趣进行深入探索,各班级开展不同的生成课程,比如拓印石榴、表现阿凡提的故事、尝葡萄等,满足了幼儿对于本主题相关内容的需求。
拓印石榴
05
主题课程下的家园共育
主题的推进,不可缺少的是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活动初期,请家长带幼儿共同观看关于民族习俗的视频、图书等。活动中后期,请家长带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建筑、节目、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电影等。家长对孩子们的主题活动兴趣盎然,在“石榴花开”艺术节上,家长们身穿节日盛装,有表演葫芦丝的、有表演京剧的、有表演走秀的、有表演亲子舞蹈的、有制作新疆风味美食的,使得“石榴花开”艺术节锦上添花,既开拓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亲密了亲子关系、家园关系,推动主题课程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亲子美食
亲子舞蹈
03/
“石榴花开”主题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石榴花开”主题课程基于新疆本土文化,源于幼儿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注重各领域间的渗透融合,实现了主题课程总目标。
一
幼儿获得提升
主题活动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入手,幼儿热情高涨,投入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对民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美食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萌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友爱精神。
二
教师经验梳理反思
我们的主题活动,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五大领域预设“石榴花开”主题课程中幼儿需要达成的目标,将与主题相关的目标转化为实践探索过程。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不断深入与变化,教师及时调整主题课程内容,追随幼儿兴趣生成活动,既丰富了幼儿原有经验,又提升了幼儿能力。
04/
结语
在“石榴花开”主题课程进行的一个月里,幼儿尽情遨游在民族风情的世界里,虽然有结束的不舍,但是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索还没有结束,这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新起点。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主题课程成长的共生点,我们将继续从幼儿兴趣入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学习空间与时间,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银珍.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课程——以“多彩的秋天”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8.02
[2] 周海梅.幼儿园区域游戏构建适宜性指导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20.11
投稿邮箱:2229789553@qq.com
联系优师教研18969975216(微信同手机号)
资源系列文章:
如果你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好的案例,可以向序哲教育公众号投稿,也可以加微信群共同探讨。
成为美好,才能成就美好!
序哲教育一直在您身边!
加入交流群,联系王老师18969975216 微信同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