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近 意相通
居家心理健康指导那些事儿
十一月,是叶和树的不舍,还是风与云的缠绵?这个时期万物又一次放慢了脚步。在这个慢下来的节奏中,是心境与成长的另一种体验。在隔离不隔爱的时空交流中,我们时刻关注着家长和幼儿的居家状态与心理变化,不断对孩子和家长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并就相应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和有针对性的疏导。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家庭教育指导赋能,保证并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的老师们相聚在云端,进行了“心相近,意相通——居家心理健康指导那些事儿”教研活动。
教研
#01
寸心言不尽
我们发现的问题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线上开展活动的同时,老师们也在不断洞察家长和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关注居家生活中心理健康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02
寸行探心意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洞察孩子们的表现行为之后,老师们一起探讨分析行为背后的成因。
探究原因
作息不规律、监护人包办代办、认知出现偏差、户外运动受限、社会舆论导向、电子产品过渡使用、父母缺少亲子陪伴、沟通不畅、家长处理问题情绪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引起孩子们爱哭闹、浮躁、积极主动性不高、爱发脾气等现象,家长们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感受。
#03
我们理解家长和孩子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现象与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各班教师在家园互动过程中不仅传递着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也分享了针对家长和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经验。
幼儿依恋感和
归属感的建立
幼小
衔接
“心”力量 情绪管理
每一次绘本的精心选择与共读、线上温情的见面会、一对一有效的沟通疏导、锦囊般的家园论坛,传递的不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温度,也传递着“播种甜蜜,收获幸福”的教育理念。
#04
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建立积极的环境,帮助幼儿进入到心流状态,沉浸于健康快乐的成长体验中,继而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正向的人格品质,做育人的好教师!
家庭心理健康指导要点
*关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解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做好榜样。
*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尊重、理解、接纳情绪,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宣泄情绪的三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指导策略注意要点
01
及时了解掌握家长或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和问题。
02
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讲活动方法,还要将必要的设计意图介绍给家长,以此解决不合理的焦虑、小学化教育现象和问题。
03
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集体解决,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1)对于确诊家庭,家长对新冠是否有后遗症有担忧,科普“新冠小课堂”,通过个别交流消解家长的顾虑和担忧,教师要做好对幼儿信息的保密工作;
(2)对于核酸检测异常家庭,家长担忧他人对孩子是否会有异样态度等个别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个别交流,以身作则关爱孩子,打消家长的顾虑;
(3)针对出现的“孩子居家,不能正常入园问题”,通过家长会、小组讨论、微视频分享等方式引导家长理解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时,消极抵触的想法只会让自己和孩子的身心更糟糕。让疫情带给“孩子不能正常入园“的现实通过调整认知—改变想法—改变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04
丰富线上家园共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家园共育更有温度。例如:针对家长指导能力弱的问题,教师周末推送微课讲解、感统游戏、小组见面会等;幼儿园也将定期推出“听程曦奶奶讲绘本”直播活动、家庭心理游戏等。
05
强化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管理、教育和指导能力。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家庭心理游戏指导手册》等,也可以采用做运动、听音乐、画画、写日记、深呼吸、练习放松法、蝴蝶拍、做游戏、找人倾诉…..
心理健康管理
06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一日活动计划,设立小目标,保证居家生活的正常有序。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相应发展阶段的能力目标,让家长的亲子教育活动找到方向。
写在最后
居家期间也是爱的助长期,无论遇到什么,我们不妨学着从容面对,和孩子家长一起学会管理情绪。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用健康拥抱每一天的太阳!
END
图文排版 | 宋玉莹
文字供稿 | 韩月莲
审 核 | 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