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听评课,你爱了吗?
Spring
从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专业的听评课,从我们的困惑开始
专业的听评课,从自主学习开始
崔允漷在《从课堂观察中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中提到,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让课堂观察者从“听课个体”走向“观察合作体”,让教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的环节中合作研究,促进群体专业化发展。
专业的听评课,从打破传统开始
一、改变传统“应试”听课,通过“听——观——思——评的闭环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通过活动学科领域组内研讨设计方案——活动组织——课堂观察——课后研讨,分层提高教师素养
示范课
观察.观察.再观察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数学《蝴蝶舞会》
中班语言《猴子学样》
大班体育《手脚并用》
大班美术《罗梅罗.布里托新波普静物画》
五位学科领域组长用直观、新颖的教学方式组织了示范课,他们以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组织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多样形式中得到发展。
从四个维度
记录课堂观察
1
维度一:幼儿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活动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通过四个维度有目的观察,教师的听课更有了实效性。在观察后我们发现不管是语言活动还是音乐活动,活动整体上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舒适和谐的、幼儿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活动中是轻松愉悦的,这也体现了叶澜老师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但作为听课者,每个人从中得到的有益经验和感受是不同的,为使每个人得到提升与发展,就需要集体研讨中每个人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思维六顶帽
研讨.研讨.再研讨
基于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中的思维六顶帽技术让教师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每位教师拥有六种颜色的纸条,通过陈述问题(白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绿帽)、评估该方案的优点(黄帽)、列举该方案的缺点(黑帽)、对该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桌长总结陈述、小组内做出决策(蓝帽)六个步骤,对活动进行深入的研讨。
在研讨中我们发现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环节的设计围绕目标层层递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候,其语言要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引导性,在突破重难点时,巧用游戏策略,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
同课异构
重塑.重塑.再重塑
中班语言《猴子学样》
小班数学《蝴蝶舞会》
大班体育《手脚并用》
中班美术《罗梅罗.布里托新波普静物画》
54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小班数学
《三只小猪》
继课堂观察和听评课后,我们在借鉴示范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学科组内成员共同探索同课异构中的和而不同。
01
思维碰撞共提升
活动前,各个学科领域内教师依据《指南》,在示范课的基础上进行同课异构,从幼儿发展目标和兴趣点入手,共同设计活动教案,精心准备教具。
01
“同”样内容,“异”样精彩
活动中,6位教师针对各领域的同一个活动内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开展,每个活动都各具特色,都体现出教师不同的教育风格。使幼儿在“玩”中体验、“玩”中感悟、“玩”中学习,赋予静态内容以生命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集体教育活动模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鱼缸会议
改进.改进.再改进
再实践——再改进
展示活动结束后,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们趁热打铁,利用鱼缸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学研讨,从四个维度出发,对每一个活动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足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研讨了改进的方法,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与升华,让老师们深刻感悟到“教学维度”的多样性,进一步了解“同课异构”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从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大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让教学更关注幼儿
更贴近目标
把听课这种无意识的自然行为
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锤炼
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
都在反思与实践中
深切地感受到自己
在专业上的成长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
都开阔了视野
交流了思想
点燃了激情、细腻了情感
涵养了心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