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能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那么,如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节引起幼儿的注意?如何实现数学的游戏化教学呢?数学组工作坊成员于11月19日至11月24日开展了一系列的观摩、梳理、评课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以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活动前研讨
>>>>>>>
数学工作坊成员就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大、中、小数学游戏活动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等进行了交流讨论,以《指南》《纲要》为依托,着重梳理了《指南》指导下的数学目标、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中数、形、集合、对应、分类、排序、空间和时间、量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活动展示
1.《猜猜我是数字几》
“你 说 我 猜”
2.《理牌大王》
“我 在 哪 里 呢?”
3.《母鸡孵蛋》
“1” 和 许 多
4.《图形大赛》
“我 在 这 里!”
5.《小兔找家》
快快躲起来!
06
《碰碰车》
自评反思
>>>>>>>
观摩活动后,为了使评课有理有据,工作坊首先对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结合数学领域学科教学的知识点及观摩课记录表(一)(三),上课的六位老师通过自评进行了梳理反思。
以研促教
教研总结:针对具体的每一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定、教师语言精炼度准确度的把握等方面给出了调整与改进的建议。研讨中提到:数学教学更要求老师具备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掌握基本的学科教学知识;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该开展相应的游戏化活动,这样就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但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数学内容的游戏化,用游戏化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已达成教学目标。把数学活动以不同的游戏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下一段的思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已达到促进幼儿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目标,在后续的工作坊活动中,我们将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从PCK的视角来梳理数学领域PCK的内涵及教师数学领域PCK的发展策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兰州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