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编:邹杰
“疫”情当下,爱不隔离
心理健康教育篇
亲爱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由于疫情的原因,现在我们只能在家里活动!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要告诉孩子,心中有光,不惧黑暗,心中有暖,不畏严寒。疫情终究会过去,只要我们心存美好,总将走过寒冬,春回人间。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不传谣,不造谣,实事求是,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家长与孩子们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勤换衣、常通风、不聚集、非必要不离开学校住地等。
“
假期期间,孩子们与家长们的相处时间增多,家长们会更加密切的关注到孩子身上不好的习惯,甚至会放大。也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吃饭,不午休,早晨不起床,晚上不睡觉,甚至会无理取闹,哭泣、耍赖等等。好多的问题呈现出来,家长们又不知所措,导致家长和孩子都处在焦虑当中。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1
环境对儿童的情绪影响很重要。上学期间孩子们的作息很有规律,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而在家里的时候是随心所欲的,完全没有规律,这就导致孩子们的生物钟被打乱,处在规律与不规律交替中,时间长了孩子的情绪就会越来越糟糕,甚至产生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
2
儿童自身的认知水平也对情绪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对疫情的看法,有的人带着积极的态度去看,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有的人用消极的眼光去看,随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还有的人从来没有用儿童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过有关疫情的知识,导致幼儿不知道这次疫情的原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防护等等。
3
空间大小、温度和天气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目前大多数幼儿是在家里活动,很少出门,在家里漫无目的的摆弄自己的玩具;而在阴雨天,孩子们的情绪会比较低沉,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孩子的情绪则会变得欢快喜悦。
01
家长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
“
家长给孩子们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作息要有规律,即使在家里也应该按平时上学的时间来安排一日活动,这样孩子们做事会有目标,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同时,家长做到以身作则,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可以随意的对孩子发泄情绪。
02
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对于疫情,家长们积极真实的以孩子们的语言来告诉他们关于疫情的相关知识,也让孩子们做好自我防护。同时,引导孩子们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够和大人顺畅的沟通,也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03
接纳法
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并为之改善。家长们可以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时候在小区里和孩子们做一些户外活动,空间变大、视野开阔,孩子们的心理更容易放松。如果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用他们喜欢做得事情来平复他们的焦虑情绪。在家里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手工,听听音乐等等。
04
通过调节呼吸,释放孩子的暴躁情绪
深呼吸对于调节愤怒情绪很有帮助,因为他有利于放慢心律,让身体感觉放松、舒适,从而舒缓心情。同时,深呼吸还能调节面部表情,使原本紧张的肌肉和紧咬的牙关松弛下来。
05
体验法
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做情景游戏,这样孩子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情绪会得到放松和稳定,焦虑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06
宣泄法
当孩子陷入不良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教导孩子悲伤的时候不必强忍着泪水,愤怒的时候可以跑到旁边高声呼叫,只要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可以将消极的情绪宣泄出来,家长一定不要用武力去压制。
07
契约法
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契约,家庭成员都得遵守契约的内容。这样体现了亲子关系的平等、公正、尊重和诚信的关系,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6岁前如果无法了解、认识和学习掌控自身的情绪,就会导致负面情绪不断,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爱是不变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不变的,而我们的观念和教育方式需要转变一下。愿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从实际出发,珍惜和孩子的相处时光,做孩子走向光明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