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市海淀区龙岗路幼儿园
李雯 黄艳鹏
9月开学初,小班教师最关心的莫过于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离开家人,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幼儿难免会有排斥感,其焦躁、不安、恐惧、退缩等反应,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要求教师要接纳幼儿的焦虑情绪,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和适宜的肢体接触与幼儿交流,让幼儿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关爱。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我通过轶事记录、时间取样等方法对我班幼儿在园情绪状态进行系统观察并与班级教师共同分析,制定相应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园所生活,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入园第一周:初步梳理班级幼儿分离焦虑现状
开学初期,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占多数,但表现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幼儿通过哭闹不休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虽然不哭不闹,但面无表情、情绪低落,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另外,我还观察到,幼儿的分离焦虑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教师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每个幼儿的状态,否则在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表现时,便会说不明白。
为了全面掌握班级幼儿的分离焦虑现状,我制定了《幼儿分离焦虑情绪表达对照表》,根据对班级幼儿的观察,将幼儿的情绪表现分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两大类,其中,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按焦虑严重程度又细分为全天哭闹、不哭闹但情绪低落、多次反复哭闹、默默哭泣1~2次、只在入园时哭闹。(详见表1)
此对照表一日一张,教师可在一日生活中随时用画勾的方式记录幼儿在园的情绪状态,并在晚离园前查漏补缺,保证记录下每一名幼儿在园的情绪状况。教师在晚离园与家长交流幼儿情况时,也可结合对照表向家长详细反馈孩子在园的情绪情况。
第一周,是幼儿来园半天的适应期。使用对照表持续记录一周后,我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共有12人(男生8人,女生4人),其中,只在早入园哭闹的幼儿有6人,占50%。早入园正是幼儿与家长不舍分别的时候,这时幼儿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情绪,出现哭闹现象。根据以往经验,我分析只在早入园时哭闹的这部分幼儿在与父母分别后能够较快接受新环境,容易被丰富的玩具材料吸引,投入到游戏中,分离焦虑情绪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入园第二周:时间取样,深入观察分析
经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早入园时哭闹的幼儿减少到了2人,且没有全天哭闹的幼儿了,但出现了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哭闹的幼儿。为了找到幼儿情绪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幼儿情绪变化的规律,我采用时间取样法,在一日生活中的“早入园、午餐、区域游戏、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午睡、晚离园”7个时间段记录幼儿的情绪状况,对相应时间段内有哭闹、抽泣、情绪低落等分离焦虑的幼儿进行记录。一周后,统计幼儿各时段出现分离焦虑情绪的频率,按照一周5天都有焦虑情绪(■),一周3~4天有焦虑情绪(▲),一周1~2天有焦虑情绪(●)三个类别进行统计记录,此时段内没有焦虑情绪则不填。(详见表2)
通过对幼儿焦虑情绪分布时间的统计(见图1),可以看出本班幼儿在早入园、午餐和午睡时间段内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早入园时出现焦虑情绪的幼儿有11人,占全班有焦虑情绪幼儿的91.7%。午餐时出现焦虑情绪的幼儿有8人,占全班有焦虑情绪幼儿的66.7%。午睡环节出现焦虑情绪的幼儿有5人,占全班有焦虑情绪幼儿的41.7%,其中包括1名只在午睡环节有焦虑情绪的幼儿。
分析原因,我们了解到本班大部分幼儿都有午睡习惯,但需要家长陪伴入睡,也有少数幼儿在家没有午睡习惯,这部分幼儿在午睡时段的分离焦虑情绪更严重,他们不愿意在幼儿园睡午觉,也会在早入园时表现出分离焦虑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以记录表为依据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午睡的情况以及午睡对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与家长协商一致,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争取做到家园的午睡时间和时长同步。在幼儿园午睡时,我们请幼儿从家中带来依恋物陪伴入睡,缓解幼儿在陌生环境中午睡的压力,还通过播放故事、创造安静平和的睡眠环境、增强上午运动量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午睡习惯。
借助轶事记录表,持续开展个案观察
经过9月第一周、第二周对全班幼儿持续的观察和记录,我们适时采取教育措施,支持幼儿尽快适应园所生活,大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现象都有所缓解。在对午睡、进餐环节哭闹的幼儿采取相对应的支持策略后,幼儿对午睡、进餐的抵触情绪也大大减弱了。
通过对时间取样表的分析,我也发现了几名在所有时间段都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的幼儿。针对这类分离焦虑严重、持续时间长的幼儿,我借助《轶事记录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从哭闹到情绪逐渐稳定的行为变化轨迹,以此为基础分析引发幼儿焦虑情绪的原因、梳理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我们班的瑞瑞入园第一周时全天都在哭闹,分离焦虑情况十分严重,对教师也一直持拒绝态度,因此,我对他进行了持续观察。(详见表3、4、5)
阶段性小结与反思
以往,在入园初期,教师只能看到幼儿因分离焦虑哭泣或者闷闷不乐,他们的表达也都是简单的”想妈妈””想回家”,教师对幼儿分离焦虑情况的认识比较全面而笼统,应对时也以采取面向全班幼儿的教育策略为主,让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除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
通过使用《幼儿分离焦虑情绪表达对照表》《幼儿分离焦虑情绪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幼儿分离焦虑轶事记录表》对幼儿在园情绪状态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后,我班教师能清楚地看到每个幼儿的情绪状态及变化,找到幼儿情绪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更快度过适应期。同时,在新生入园期,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建立信任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此时,通过班级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收集到的信息为我们与家长沟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也让家长看到了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细致入微的关注和照顾,对园所和教师信任度不断加深,家园配合度也提高了。
经过十一长假后,我们担心的又新一波分离焦虑现象没有出现,相反,我们惊喜地看到仅仅来园一个月的小班宝宝们,一个个大胆、主动地走进教室,他们都喜欢上了幼儿园,喜欢和老师、朋友们在一起。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坚持以评促建,充分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估”,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工具,更好地读懂幼儿,为实施科学适宜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提供依据。
本文为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院级课题”综合运用真实性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PGYKT202307)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4年第4期
文字编辑:刘梦格
微信制作:万皓旻
微信审核:刘梦格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