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鞋”力
——幼小衔接之生活准备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陈鹤琴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小班幼儿,则更注重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养成卫生好习惯,自己独立吃饭、排队喝水,自己会穿脱衣服、鞋子等……
你认识鞋子吗?
(关键词:经验 捕捉 发现)
午睡起床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老师、老师,我不会穿鞋,你能帮帮我吗?”,过了一会,又有小朋友说道:“老师,他不会穿鞋”,还有小朋友走过来,说:“老师,你看看我的鞋有没有穿反”。
在老师的帮助下,把鞋子换过来吧。
讨论:为什么要穿鞋?
穿上鞋子,脚不冷。
“穿上鞋子,我们可以跑得很快”。
“穿上鞋子后,脚不会被虫子咬”。
”如果不穿鞋,脚放在地上就会很凉,如果穿上鞋子,脚不会受伤。“
“是的,我们起床、走路要穿鞋子,那你穿的是什么鞋呢?”孩子们看看自己的鞋子,有的说我穿的是运动鞋,有的说我穿的是鞋子,有的小朋友看着鞋子不说话……
调查表:我知道的鞋子
鞋子的种类、颜色各不同,不同的鞋子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鞋子身上藏着很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爸爸妈妈带我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
我分享:分享自己的调查表
我发现:
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以及同伴的分享,我们了解到鞋子的种类有很多。那鞋子的身体上都有些什么呢?
“看,我的鞋子上有个旋转纽扣,还有奥特曼图案”。
我们的思考:幼儿在调查的过程中与家人建立亲密的联系,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在集体面前简单地交流、分享有关鞋子的信息。老师鼓励幼儿通过家园合作、分享等方式了解鞋子,并且创设温馨、自主的环境,给予幼儿自主交流表达的机会,实现同伴间相互学习,并能进行信息互补。
你会穿鞋子吗?
(关键词:经验迁徙、儿歌创编、亲身实践)
问题大讨论:
你们平时是怎样区分鞋子的正反的呢?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总结了鞋子穿错、穿不上的原因。
01正反不分 02鞋舌头没有拉出来
03粘扣没有粘牢04没有用力往里蹬脚
是不是这样的呢?
小朋友们观察着自己的鞋子:原来,鞋子穿反了,头是朝相反方向,穿对的鞋子头是靠在一起的。
我们还学会了《我会穿鞋子》
亲子游戏:
先把鞋子摆摆好,按照鞋头的方向跳一跳。
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幼儿主动在家挑战练习,在愉悦的体验和反复实践中,巩固自身辨别鞋子的经验。
穿鞋比赛:
鞋子可真多呀,放在一起都分不清了,到底哪双才是我的呢?让我来找找吧!
别看我们年龄小,游戏刚开始,我们都不甘示弱,积极参与,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鞋子,认真辨别鞋子的左右,麻利地穿好鞋子。宝贝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一步提升了自理能力。
我们的思考:从家园合作、经验支持、儿歌创编等方面“对症下药”,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愿意并乐于自己穿鞋,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与自信心。
鞋子可以玩吗?
(关键词:尝试、趣味、可视)
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鞋子的游戏之后,小朋友提出想要画属于自己的新鞋子,于是便生成了美术活动“我是鞋子设计师”。小小设计师忙碌起来啦~
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时“我来摆一摆”,帮助幼儿能更快地分清鞋子的左右。
绘本推荐
《鞋子的秘密》《失踪的鞋子》《谁的鞋子》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意愿,提高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让幼儿在成功中享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总结: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事与物非常感兴趣。比如穿鞋子这件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赋予了它游戏挑战的形式,便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做,不仅锻炼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又让他们在每一次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双鞋,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一双鞋,记录了孩子的喜乐;
一双鞋,打开了孩子的世界,
和鞋子成为了“好朋友”。
图文|王会娟 张苹苹 胡士雪
编辑|景晓
审核|兰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