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第一幼儿园——
倾听儿童
看见课程
最纯粹的诗人,非孩子们莫属,
孩子的眼里,闪着光芒,藏着星星。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每一种都值得被聆听和期待,
童年有一百种色彩,
每一种都应该被接纳和盛开,
当我们开始倾听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就会打开他们的心扉,
走进他们心灵的深处。
<我的倾听和看见>
故事开始于去年的夏天,院子里有三棵椿树,长得又高又大,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每年夏天都是孩子们在树阴下游戏的好时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棵椿树就不停地在往下滴油,落的地面湿漉漉的,踩在上面鞋被粘的滋滋响。孩子们不愿意在树下游戏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们在院子里发现了虫子。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因为很多,有的时候还会跑到教室里。有的孩子有些害怕,就开始议论,有的说虫子有毒、有的说没有、有的说不能伤害虫子、有的问需要保护它吗?
妮妮:
“这个虫子多像个三角形。”
贝贝:
“就是的,最近院子里有很多啊。”
丁丁:
“我们找找看到底有多少虫子。”
5月份的一天,孩子在外面玩耍,妮妮站在树下,对小朋友喊道:
妮妮:
“大家快来看,这棵树上有很多这样的虫子。”
于是,很多小朋友都跑过来看。
贝贝:
“这些虫子有大有小,它们在长大吗?这到底是什么虫子呢?老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吗?”
老师:
“哎呀!这个我也不知道。那我们怎么才能查到这是什么虫子呢?”
贝贝:
“老师,您给虫子拍个照片吧!把它发在班级群里头,今天晚上回家,让妈妈帮我查一下,好吗?”
老师:
“好的呀!”
我开心极了,孩子们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知道用什么样的途径去学习呢!
第二天,贝贝欢快地跑到我面前。
贝贝:
“老师这个虫子的名字叫斑衣蜡蝉。”
老师:
“叫什么?”
贝贝:
“斑衣蜡蝉”
丁丁:
“它长大以后还会变色呢。”
妮妮:
“还会变色吗,我要看一看,它会变成什么色。”
丁丁:
“会变成红色。”
妮妮:
“现在是黑色的呀!”
丁丁:
“对呀!因为现在是黑色,黑色的是小的时候,它长大一点儿就变成红色了。”
……
这样的探究并没有停止,孩子们开始在等待斑衣蜡蝉变化。
欢欢看着斑衣蜡蝉到处跳,就追着会蹦会跳得斑衣蜡蝉跑。斑衣蜡蝉跳到了她的衣服上,吓得她大叫起来,
欢欢:
“啊~”
小志:
“欢欢,不用怕这个斑衣蜡蝉是没有毒,它也不咬人。”
希希:
“那为什么只有这棵树上有这么多斑衣蜡蝉?”
贝贝:
“我妈妈告诉我,这个斑衣蜡蝉爱吃椿树!”
希希:
“老师,我们门口的这棵树是什么树呀?”
老师:
“对啊,门口的这棵树就是椿树。我们门口不仅只有这一棵,还有三棵,我们往那边走一下。小朋友们你们看,这边这两棵也是哦!”
小志:
“我妈妈从电脑上查了斑衣蜡蝉是害虫。它吃椿树,就会把树上吃的有汁出来。然后这棵树就像生病一样就会像下雨一样了。”
贝贝:
“怪不得地上有这么多粘乎乎的东西,都是它干的。”
小志:
“对,就是它干的。”
希希:
“那怎么办呢?我们踩死它?”
于是,小朋友们开始为大树剔除害虫。
六月了,斑衣蜡蝉太多了,根本除不完,孩子们每天坚持去剔除害虫。就这样终于有的变了颜色,从黑色的白点变成了红色的黑白点,个头也变得很大。
老师: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找个小罐子吧!你们把抓到的斑衣蜡蝉全装在罐子里,我看看大家一起能不能抓一罐子的斑衣蜡蝉?”
孩子们开始欢快的抓斑衣蜡蝉了。慢慢的,胆小的孩子也为自己抓到一只斑衣蜡蝉而开心。
两个月过去了,斑衣蜡蝉好像变得少了,孩子们很开心!
贝贝:
“老师昨天我还逮了七只呢,今天我只逮到了四只斑衣蜡蝉,是不是快让我们消灭光了?”
老师:
“你们真厉害,你们为三棵椿树消灭害虫,这三棵树会感谢你们的~”
放假的日子也匆匆的到来了。
九月开学了。
妮妮:
“老师,你看。这个斑衣蜡蝉怎么长翅膀了呢?”
这是开学以后第一次寻找斑衣蜡蝉。斑衣蜡蝉已经又变了,变成了长翅膀的样子。
丁丁:
“老师,我想把它继续装在罐子里。”
于是丁丁也加入到了除害虫的队伍当中。
妮妮:
“老师你看,我抓着这两只斑衣蜡蝉,它们肚子形状不一样。”
丁丁:
“一个肚子好大好大一个肚子挺小的,这个大肚子的屁股后面还有个小红点呢。”
孩子们围了过来~
希希:
“哎呀。为啥它俩不一样呢?”
贝贝:
“嗯,我猜着它们可能是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这个肚子大的一定是母的。”
希希:
“你为啥说肚子大就是母的呀?”
贝贝:
“因为它肚子里有小宝宝了呗,斑衣蜡蝉的宝宝就是妈妈生的呗。”
希希:
“真的吗?”
贝贝:
“我想绝对是这样子的。”
不论是不是这样,你们的观察能力更让老师觉得可贵。
九月底的一天,我在和孩子们聊天。
小志:
“老师,斑衣蜡蝉虽然是害虫,可是它的这个身上的颜色真的挺好看的,您看翅膀是灰的,打开翅膀就变成了红色的,像蝴蝶一样多好看呀。”
老师:
“老师帮你们做个标本吧。”
小志:
“什么是标本”
老师:
“就是把虫子固定在板子上,等它干了,就变成固定的样子,能保存很久,你们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还可以向别人讲一讲你们认识的斑衣蜡蝉!”
孩子们笑了~
妮妮:
“老师这个树上好高好高的地方,有斑衣蜡蝉,我想让您帮我把它打下来好吗?”
于是,我拿着长长的竿子站在树下,开始每天给孩子打斑衣蜡蝉。孩子的小罐子里的斑衣蜡蝉越来越多了。可每天能逮到的斑衣蜡蝉却越来越少了。
放假结束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
贝贝抱着罐子~
贝贝:
“老师,您看罐子里的斑衣蜡蝉怎么在放假前还好好的?放假过来,我一看怎么都变成黑的了?感觉像变成泥土了”。
孩子们快速的围拢来啊,真的罐子里的斑衣蜡蝉慢慢地要变成泥土的颜色了。
贝贝:
“这些死了的斑衣蜡蝉还能再生宝宝吗?”
丁丁:
“哎呀,我觉得应该不能了吧。”
妮妮:
“那他们死了变成了泥土了。”
贝贝:
“如果把它倒在地里,会不会有营养呢?”
希希:
“嗯?贝贝,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贝贝:
“因为我爸爸给我看的书里说,很多动物的尸体也可以作肥料。”
老师:
“啊,你懂得真多。那等斑衣蜡蝉一只都看不到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尸体捣碎,让它变成泥土,放在那边的花下面,看看是否能给花当养料,好吗?”
<我的思考和感悟>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也是个体发展的多元智能之一。幼儿建立对世界的探究和认知就是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开始的。他们更容易从细微处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更容易引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如一只蝉,承担了孩子们很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持续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发现斑衣蜡蝉到讨论斑衣蜡蝉,再到几个月的持续探究过程中,老师跟着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推动着老师查资料,经过老师和孩子们的再次观察和讨论,深入知道了这种昆虫的习性和了解到之前不曾知道的知识。
在这一次持续近五个月的探究中,孩子们从一无所知,到完全熟知,幼儿从害怕到勇敢面对,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支持,成为给予幼儿行动上的鼓励者,一个罐子承载的是孩子们的需要,一根杆子担当的是孩子们的一个目标,一个标本表示着对孩子们行动的肯定。教师一路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去抓虫子、看虫子,呈现教师最有力的支持与回应。
孩子们将来还会找到其他的虫子进行研究,在孩子的探究中,家长和老师何尝不是一次学习,在我们身边的虫虫我们不都认识,当我们陪着孩子们一起去学习的时候,孩子们也正在养成向环境学习、向成人学习、向媒体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行动从这里开始了。看,这不,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研究目标——–不同的瓢虫。
未完待续,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虫子与夏天……
让我们一起做最好的倾听者,
温情轻抚着孩子金色的童年,
慢下脚步,俯下身去,
静静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走进孩子的心灵,看到了不起的儿童。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 、图| 王丽珍 张蕊
编辑|王亦菡
审校 | 张丹
审核 | 李佩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银川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