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第一幼儿园——
趣美课程故事
喜鹊一家
——小七班课程故事
风传花信,
雨濯春尘。
是什么吸引了小七班的孩子和老师呢?
是……
“喜鹊声唶唶,
俗云报喜鸣。”
一起去看看吧!
有一天,小朋友们发现窗外的树上有一个巨大的鸟窝,还有一只小鸟飞来飞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周老师告诉孩子们,窗外的小鸟是喜鹊,他们有的站在教室里,有的趴在窗户边儿的玩具柜上等啊等,当喜鹊又一次飞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老师,喜鹊又回来啦!”
在“守望童心 看见世界”育人理念下,我们坚持“活教育”思想,坚信“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让儿童到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中去探索,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世界。”幼儿的兴趣点就是主动学习的起点,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喜鹊一家”的故事就此展开!
▼
讨论:喜鹊飞来飞去在忙什么?
喜鹊是幼儿园比较常见的鸟类,热烈的讨论中引导幼儿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大胆猜想,引起幼儿的深度思考,再次激发孩子们认识喜鹊、了解喜鹊背后故事的探究兴趣。
除了窗外的那棵大树上有鸟窝,所有的树上都有鸟窝吗?我们带着孩子来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其他大树上是否有鸟窝。孩子们一边走一边抬头看,“老师,这里有鸟窝!”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教材。自此之后,户外活动时幼儿看到头顶的鸟窝都很激动,为了支持幼儿继续探索,教师组织了这次户外实践,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
小朋友提议可以拍照。
“我们请无人机来帮忙!”
“鸟窝圆圆的。”
“这个鸟窝看着就舒服。”
“鸟窝里有树枝、树叶、石头。”
学会使用工具是一种能力。人类受到身高、眼界的限制无法获得更多信息,我们引导孩子借助工具帮助自己、拓展感官系统。引导孩子们观察鸟窝的照片,了解鸟窝里有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
亲子调查:鸟窝知多少?
在幼儿园里我们只观察了一种鸟窝,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鸟,它们的窝和喜鹊的窝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设计了《鸟窝知多少?》亲子调查问卷。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窝,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来园后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合力,为了拓展幼儿的视野,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与幼儿一起调查鸟窝的种类。也让幼儿知道获得信息的方式除了自己观察、老师告知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
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发现了绘本——《鸟巢的智慧》。它详细的介绍了鸟巢的种类以及筑巢用的各种材料,有常见的树枝、泥土,也有不常见的蛇皮、蜘蛛丝、苔藓等。
小鸟们会根据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去建造不同形式的鸟巢。精美的画面、细腻的笔触,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的鸟巢令孩子们大开眼界。
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阅读绘本《鸟巢的智慧》认识了更多不常见的鸟窝和它们的制作方式。孩子们明白了可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用书籍拓展视野。
设计:我想做这样的鸟窝
了解了幼儿园的鸟窝以及其他种类的鸟窝之后,孩子们也想做个鸟窝。所以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纸和笔,让他们将自己的设计用笔画出来。
绘画表征满足幼儿表达的内心需要。孩子们想象力丰富,他们设计的鸟窝各有特色,有彩虹鸟窝、迷宫鸟窝、圆形鸟窝、房子形鸟窝……,受到绘画技巧和水平限制,不能完全展示他们想表达的画面,于是教师用文字记录帮助孩子记录他们表达的语言。
●制作:我学小鸟来筑巢
小组制作让幼儿初次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亲子制作让幼儿体验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工的快乐。在幼儿园我们只能用树枝和粘土制作鸟窝,但是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多的材料。
●分享:我的鸟窝故事
我和妈妈捡了树枝,用粘土做了个圆圆的,然后把树枝插上去。外面有好大的风,我们就回家了。
我和妈妈、爸爸、姥爷一起捡的树枝。(你们为什么用水果网当小垫呢?)我害怕小鸟掉下去。我们用热的胶,还有胶枪。
捡了树枝,先把棉花准备好,用胶枪把胶挤上去。放这么多棉花进去,把树叶放进去,放的平平整整。
用棕色纸折起来,用刀剪成一条一条的,用粘土滚成圆圆的,再用绿色的纸剪成树叶,然后给它画上中间的东西,再用胶都粘上。
牛奶盒上粘了一些树枝,小棒上面添加了一些毛球。里面放了一些小圆球当作小鸟蛋。它的妈妈出去给小宝贝找食物去了。
我和妈妈捡了树枝,用粘土做了个圆圆的,然后把树枝插上去。外面有好大的风,我们就回家了。
●(梳理和总结制作鸟窝的材料,以及它们的特质和功能)
树枝:鸟窝就要搭树枝,树枝更硬,鸟窝更结实。
卫生纸、树叶、棉花、野草、水果网套、粘土、羽毛:小鸟住在里面软。小鸟住在里面更软、更舒服。(这是我们在外面捡的。)
拉菲草:小鸟住在里面暖和。
彩色卡纸:那样更好看。
胶枪:把树枝粘起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语言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的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制作鸟窝的活动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了经验支持。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自信、勇敢、口齿清晰、连贯地介绍自己的鸟窝,分享自己的鸟窝故事。
为了奖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我们决定进行民主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鸟窝。最后颁发了“最受欢迎奖”和“最佳参与奖”。
在喜鹊一家的故事里,家长朋友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伙伴,我们特意写了感谢信,感谢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鸟窝用来装饰班级
装饰自然角:春天的花、柳树枝条、小鸟、大树~
幼儿园无人机坏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的观察鸟窝呢?
幼儿:用梯子、用直升飞机、重新买个无人机、把无人机修好。
●1.讨论:我们放哪个鸟窝呢?自己做的还是幼儿园购买的?
幼儿:幼儿园的。
●2.猜想:我们做的窝小鸟会来吗?
集体:会、有。
●3.预想:树上的鸟窝(观察、表征)
●4.户外实践:选哪棵树放我们做的鸟窝呢?
幼儿:可以!
孩子们指着树说:
这表示是我们的树,我们要在这棵树上放鸟窝。
教师: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把鸟窝固定上去呢?——用热熔胶。
教师:热熔胶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热热的。
教师:挨在身上是什么感觉?——烫烫的。
教师:那热熔胶枪可以用来固定吗?——不可以。
教师:为什么呢?——烫得很。
教师:烫得很会怎么样呢?——烫到人。
教师:会把人烫到,还会怎么样呢?——把树烫坏。
教师:那需要什么工具呢?——绳子(鱼线or麻绳)
教师:麻绳怎么剪断呢?(塑胶刀柄的剪刀or铁刀柄的剪刀)
鸟窝来源于大自然,也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我们组织讨论让小朋友们思考放哪个鸟窝、选哪棵树、怎么放、用什么工具。
课程来源于与孩子共生共玩的真实情境中,驱动于教师与孩子们在探索中主动解决遇到的一个个真实问题,真实情景引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激发着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学习。
孩子们想要看看大树上的鸟窝,我们该怎么办呢?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小鸟的家,我们当然要发挥新时代高端技术——无人机的强大功能啦!虽然在拍摄中无人机不慎受损,但能支持孩子们的学习探究,一切都值得!
孩子们对鸟窝的兴趣依旧在持续,我们该如何在支持孩子们兴趣的同时,推动他们的学习和深度思考呢?
孩子天生充满好奇心,每天对身边的各种事情都充满着好奇,作为老师到底要如何对有价值的兴趣点做判断和筛选,做到精准支持呢?对班本课程的把握来源于我们对儿童发展脉络的清晰把握,需要我们回归《指南》,发现对自然的探索是儿童科学学习、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就应该坚定的持续支持他们这个有价值的兴趣。
在追随孩子们兴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言行是天马行动、丰富多彩的,那教师该如何支持并推动课程的深度开展呢?聆听孩子们的对话,及时捕捉引发课程深度的关键问题,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在课程中激发孩子的深度思考,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搭建支架。
身边的资源是孩子经验的主要来源,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是班本课程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思考路径。幼儿园里的喜鹊窝成了孩子们的关注点,为了拓展他们的认知和实践经验,幼儿园、家庭需要齐心协力,老师们在不断讨论调整中,聚焦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 ,积极支持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家长们在家中与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动手制作,在家园携手中让孩子玩出精彩童年。
【心之所向——课程展望】
假设一:
如果喜鹊来了,我们将持续观察小鸟是否在里面下蛋?
假设二:
如果喜鹊没有来,那我们将继续探讨,为什么我们做的窝小鸟没有来呢?
“喜鹊一家”的故事未完待续……,老师将继续用心陪伴,用爱支持,用专业的思考和观察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探索鸟类世界的奥秘!
EN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发展的家园
孩子成长的乐园
家园共育的花园
文、图|教师发展处
编辑|信息技术处
一审一校|张丹
二审二校|李佩芬
三审三校|孔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银川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