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生长
乐享童年
做一颗幸福的种子
\\\
写的是孩子,反观的是老师,
在沉下心来回望的过程中,
老师们在思考、在提升、在挑战、也在完善。
后起之“绣”
刁石倩
这学期,我们班新增了一个“刺绣区”。在投放区角材料时,我们先投放了一些有简单图案的小手帕、针和线,还在“刺绣区”的墙上张贴了“刺绣阵法图解”。
开始几天,孩子们在刺绣区的状态很不好,一会儿跑过来请老师帮忙穿针,一会儿线乱了请老师帮忙理线。在区域活动总结时,我就问孩子们:“今天玩刺绣区时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乐乐说:“我不会穿针,针一掉下来我就没办法了,晚上回去我要让奶奶教我。”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的针法肯定错了,因为我绣着绣着线就乱了。”晚饭时间,乐乐的妈妈在微信上问我:“为什么孩子一回家就找针线?”我就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她。第二天,乐乐真的会穿针了,不管是两股线还是三股线,他都能很轻松地穿起来,因为奶奶教了他一个方法:就是将线的一头放在嘴里抿一下,线头就不会分开,这样很容易就能将线穿好。穿好线的他,拿着绷好的小手帕,在阵法图解旁有模有样地绣了起来。有一次,他的线绣乱了,也没有请我帮忙,而是将针拿下了拆掉乱的地方重新绣。后来的几天,乐乐每天都在刺绣区,我和高老师提醒他去户外活动,他怎么都不愿意。作为刺绣区的老师傅,乐乐将自己学会的穿针方法和刺绣的针法都交给了其他小朋友。目前,我们的刺绣区已经有二十张成品刺绣手帕,其中有两块是乐乐的。这个星期,他已经尝试自己设计手帕上的图案,还学会了另一种刺绣的针法。
“只要放手,孩子定能给我们惊喜”,这是我们最近常听的一句话。确实,就算是孩子不擅长的活动,他们也会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擅长,这就是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孩子之间的“那点事”
刘婷婷
对话是孩子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孩子间的对话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心中的秘密与烦恼和快乐。
此时,我正在观察孩子区域活动,裁缝区里传来一段对话:“玩了一学期了,我都会了,好无聊啊!”“嘘!小声一点,你还是快来教教我怎么穿线吧!”我听了猛然顿悟,反思到孩子们长时间玩一种游戏并不能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是时候添加新的游戏材料,我们决定投放一个缝纫机在裁缝区。缝纫机到家后,孩子们纷纷围过来:“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和我妈妈用的一样,是缝纫机吗?”孩子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话题不断。很多孩子跃跃欲试,我问:“你们知道这个使用方法吗?”“不知道!”“我妈妈会,让我妈妈来教你们吧!”孩子们的点子很多,于是我说:“我们可以回家后请教自己的爸爸妈妈,明天来分享这个缝纫机的使用方法。”
利用午休时间,我们几个老师也偷偷地研究了一下,接着,我们就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分享。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的孩子画了缝纫机的使用步骤图,有的孩子主动播报了缝纫机的使用方法,有的孩子还录了使用方法的视频。分享后,孩子们开始报名试用,戴起手套,插上电源,放一块布。首先嘟嘟缝了起来,他内心还是有些小紧张的,一开始他把布放在两根线的中间,之后固定好针线,脚踩着踏板,轻轻地缝了起来,缝一会还不忘擦擦汗,旁边的孩子都不由自主地鼓掌替他加油。就这样裁缝区继续运转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也随之高涨起来了。
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呢?其实,孩子间简单的对话流露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也是孩子对游戏需求的表现。作为教师,往往忽视是孩子们的感受,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季“老板”的私家小厨
郭凤华
今天我交了一位新朋友,她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还特别地好客呢!她是谁呢?听我细细道来。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来到了小木屋区,拿出锅、碗、瓢、盆,开始了“烹饪”之旅。只见铭铭拿着饮料品一边往锅里倒一边念叨:“加点料酒,我们要吃螃蟹大餐啦!”鑫鑫一边不断地翻炒着勺子,一边开心地对彤彤说:“彤彤,你再去弄点香菜来哦!”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呢,这时涵涵走到我的旁边:“郭老师,你来做我们的客人吧。”看着涵涵堆满笑容的脸庞,我情不自禁地回应道:“既然季老板盛情相邀,我岂有拒绝之道。”随即就听到涵涵吆喝一声:“大家快点忙起来啊,郭老师做我们的客人啦。”“郭老师,我先带你参观参观。”涵涵没说完就拉着我走起来:“郭老师,这边是我们的菜园,这里有各种蔬菜,你看这个,我们刚刚弄得香菜就是从这里采摘的。这里是我们的鱼塘,郭老师小心脚下潮,别把鞋弄湿了,我们这里养了好多螃蟹、鱼和虾呢。郭老师快看这里,这里是我们的果园,你想吃什么这里都有。”一圈逛完了,涵涵来到炒菜的小朋友身边问道:“你们菜有没有弄好呀?郭老师都饿了。”“好啦好啦。”于是涵涵赶紧招呼我吃起来,一边忙着上菜一边问我好不好吃,可爱极了!招呼好我还不忘招呼她的“员工”们吃饭。吃好饭还陪我聊天:“郭老师,你看我的私家小厨房还不错吧,欢迎你下次来做客哦。”“那我经常来做客你们不会烦吗?”“当然不会啦,我们可是朋友哦。”听了涵涵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说实话,在扮演“顾客”的过程中,我有好几次想要离开,但涵涵一直都是那么的热情,我不忍心破坏她的这种好心情,没想到竟意外获得了一份纯真的“友谊”。难怪别人总是说跟孩子呆一起呆久了人就不容易变老,显年轻,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孩子,开心得合不拢嘴!我希望与孩子们在这不到三个月的相处中,成为好朋友,同时愿我们的这种友谊如百合花般纯洁,如鸢尾花般永恒!
孩子的言行中藏着美好的情感
陆 洲
本学期我们的饲养角迎来了很多有趣的小生灵:有小金鱼、小蝌蚪、小乌龟、螺蛳等等。孩子们每天都会讨论:“今天你们家喂食了吗?”、“你们家的水换了吗?”“咦,你的好像变大一点了呢。”孩子们喜欢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喜欢接触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观察、管理与简单记录,真切体验生命个体的变化与成长。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加大了对环境的消毒。每天,孩子们都会记得放学时将这些小生灵搬到走廊边,第二天一早再放回教室的自然角。这个事情说好那就交给孩子们了。过了几天,我发现小鱼不动了,一条鱼的肚子已经翻上来了,还有一条在慢慢地游动。我端来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倒吸了一口气带着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小鱼怎么会这样?”那种眼神像是在告诉我:这不是我弄的,是不是你把小鱼弄死了?为此,我和孩子们展开深入地讨论。有的说:“是不是被消毒灯毒死了?”有的说:“是不是吃撑死了?我原来养的就是撑死的。”还有的说:“肯定是嫌我们太吵,被吵死了。”还有的孩子说:“才不是,肯定是我们没有照顾好它们。”说完,孩子们都有点难过起来。我在一旁听着孩子们对小鱼的离开原因积极的讨论。刚想安慰,朵朵说:“大家别难过了,小鱼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阳阳说:“对对对,一定是这样。我太爷爷也去了另一个世界。”小竹说:“嗯,就像树叶一样离开大树飘落了。”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死亡事件,孩子是懵懂的,他们似懂非懂地知道有人离别了,但内心并不能真正理解永久离别的悲伤,也会有孩子接受不了离别的现实与痛苦。对于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路途上回避不了的情况,孩子很需要在面对中学习与成长。
他们能对飘落的树叶如此怜惜,对逝去的小鱼如此关注。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纯真美好,他们的心里藏着真、善、美的情感,对于身边的动物和植物,都带着人性化的视角来看待,树叶的枯萎、小鱼的死亡,都会牵动孩子的心,孩子的情感就在对身边事物喜怒哀乐的感受中被丰盈。
班本活动——让老师站起来
王珊
昨日有幸欣赏了幼儿园优秀班本主题活动的展示活动,活动结束后,陈主任用“惊艳”来形容八位教师的出彩表现。对于我而言,她们又不仅仅是惊艳,更多的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成功感慨。
八位教师的主题活动,从主题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最后的反思,都能够及时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考虑,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发展特点。对比这八位教师的优秀班本主题活动,我也进行了反思。首先就是班本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是孩子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并且易于操作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欲望,切勿想一出是一出,或是老师随意定夺。其次就是主题活动计划的制定。虽然我之前也进行过班本主题活动,但都是想一步、走一步,根本就没有在活动正式实施前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对比他们详细的主题网络计划图,我在茅塞顿开的同时也深深地陷入了惭愧之中,只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主题活动中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让活动真的“活”起来。最后就是活动的及时反思。再完美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反思和补充,以期待有更好的收获。同时,班本主题活动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结束后就到此为止的,活动延伸出的其他内容可以让孩子们继续研究、探索,就像其中两位老师说的“未完待续”一样。
我还清楚地记得也就是去年的十月份,幼儿园才开始要求每一位教师尝试着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就是说,我们一线教师将成为主题活动的开发者、实施者,并拥有诠释主题活动的权利,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迷茫之余,我也开始尝试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虽然有了一点想法和收获,但是对比这八位老师的精彩呈现,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从他们的活动中,我也收获到了积极有益的东西。我相信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学习,我们以后都会越来越棒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丰城东实验幼儿园